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br>
譯文
孔子說:“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別人?!?/p>
學(xué)習(xí)心得
從“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中,使我們看到了孔子為人處世的崇高境界。
在常人的心里,自我中心意識一直像山嵐、像云霧一樣,時(shí)刻籠罩著心田,既揮之不去,又難以超脫。以仁德待人,只恐他人不仁;以義行處世,只怨他人不義;以禮節(jié)待人,只怪他人無禮。時(shí)時(shí)顧及的是個人感受,處處盤算的是個人得失……
孔子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首先反映的是小視自我。當(dāng)一個人小視自我時(shí),在思想意識里消除的將是自私,放棄的將是榮辱名譽(yù)、利益得失,視個人為滄海一粟,萬木小草,高山掊土……
孔子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更反映的是大視他人,仰視他人的胸懷。在他的心里,在他的思想中,“孝”是施予父母的,須竭心盡力,須做到和顏悅色;“仁”、“義”、“禮”是施予他人的,惟恐自己不仁、不義、不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