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時最開心的事情莫過于星期六日。不僅不用上學,還可以享受懶懶的早晨。每當溫和的陽光斜照在房間的被子上,睜開眼睛揉一揉,伸個懶腰還不著急起來,必須先在床上翻滾幾遍,最后在父母的催促下,不得已才磨磨蹭蹭地在半夢半醒間瞇著眼睛穿上衣服。至今回憶起當時的情形,幸福的表情溢于言表。
隨著年齡的增長,不知什么時候起,這種幸福的感覺越來越少了。以前渴望在星期六日能夠懶懶睡上一覺的愿望似乎不那么強烈了,即使睡了懶覺也全然沒有了孩提時那滿足的感覺。相反,更多時候,漫長的夜晚被失眠和工作所侵略。這時我就在想,幸福去了哪里了?
記得有人說,幸福在于發現生活的樂趣。兒童時代,世界對于孩子們來說,看見了什么,發現了什么都是驚奇的。就像一個魔術箱,里面裝有無數能讓他們眼前一亮的東西。也許是因為“見多識廣”,現在的我早就練就了一雙洞悉事物的“慧眼”。與人交談時,對方往往只說了一兩句就知道后面想要干什么,有時甚至人剛露面,就已把來意揣摩的七七八八;開會的通知一下達,后面的套路就了然于心;買了新的數碼產品后頂多也就玩一天便沒了感覺。
還有人說,幸福在于擁有。但對比小時候的資源匱乏,在物質豐富的今天,我們吃飽了穿暖了,有座駕玩蘋果了,為什么幸福感還會越來越少了呢?當然,如果一樣本來屬于自己的東西失去了,的確會造成不幸福的感覺。這感覺像高深的哲學問題。
關于幸福的探討還將持續下去,愿大家都能在追尋幸福的道路中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