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心得】不負芳華,向著夢想前行

“小風慢落鵝黃雪,看到槐花一寸深”,洋槐花飄香的5月12日,有幸參加陜州區鄉村中小學首席教師工作室暨鄉村教師發展學校建設工作現場會,到張茅中心校、觀音堂中心校參觀學習,一路繁花相送,深感榜樣學校的優秀,同時也享受著學習的幸福。

一、苔花如米小,亦學牡丹開

很喜歡張茅學校荊紅高校長在分享時說到的一首詩——“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亦學牡丹開?!?/p>

位于姚崇故里的張茅學校秉承苔花精神,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加強支部建設,開展國防教育進校園、研學、德育等系列活動,加強素質教育,培養孩子們的家國情懷,給崤函學子打上地域文化的烙印。

在黃河大壩朗誦《三門峽 梳妝臺》,孩子們肯定在身臨其境中生發出別樣的豪情,這和在校園里的朗誦是不一樣的體驗;給父母洗腳活動中,孩子們會真切地體會著父母的不易,家長也會感受到孩子的成長;做家常菜、熱愛一項體育運動、掌握一項急救常識、畢業典禮等德育教育,從細微處見教育者的用心。

張茅小學少年宮建設碩果累累,無不凝聚著教育者的汗水和心血。

觀音堂鎮中心小學雖正在建設中,班主任隊伍建設、人性化的關懷和制度化的管理,優雅的教學環境,少年宮活動等特色教育等都在打造著師生共同成長樂園。

我們宮前學校呢,乒乓球社團活動和戲曲進校園是特色,堅持多年,收獲了一項又一項榮譽。

苔花雖小,努力向上生長,也能開出美麗的花朵。我們山村學校雖無法和縣直學校相比,發揮優勢辦出特色,也會綻放出別樣的精彩。

我們需要的是苔花精神,一種凝心聚力謀發展的團隊精神。

二、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見賢思齊”,是我在參觀工作室檔案建設時最大的感受。

張茅學校陳寶留工作室和王冬梅工作室的檔案整理讓參觀學習者賞心悅目,裝幀精美的封面、條理清晰的目錄、充實的內容等都是工作室成員一年多來沉甸甸的收獲。

觀音堂鎮中心小學岳小娟工作室的檔案整理也非常用心,一本本讀書筆記里思維導圖形象生動,詳實生動的活動內容記錄著孩子們的成長,一次次磨課圖片上書寫著團隊共同進步的故事。

陳寶留、王冬梅、岳小娟工作室分別做了《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凝心聚力 報團成長》《抱團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的分享,凝心聚力、抱團成長是用得最多的詞匯。

因為山區教育的共同理想,我們在最美好的季節相遇,讀書學習、觀摩學習、集體教研等活動的開展,讓每個成員追求光、靠近光、散發光,帶領更多教師去追求詩和遠方。

岳小娟工作室團隊對統編教材分析的故事,讓我感受著教研的魅力,體會著報團成長的巨大能量。

河南大學課堂診斷時,岳小娟勇于展示自己,是因為背后是整個團隊。正如岳小娟分享時說的一句話“我不是一個人,我們是一個團隊。我講課,不是我一個人在講,我要把自己講課的得失弄明白,這樣我才能給我團隊的成員講?!?/p>

是的,我們工作室主持人并不是一個人在孤軍奮戰,我們抱團成長,都會成為更好地自己。

這次在宮前學校召開工作室現場交流會,我們宮前首席教師工作室成員分工合作完成檔案整理工作,賈娟娟老師負責新聞報道、秦茜老師負責美篇制作、鄭寶華校長負責稿件審核、宋峽老師負責“彩虹花開景色新”文集整理,我們每個人都充分調動起來了。

“一花獨放不是春”,工作室的精彩綻放是團隊的力量。更好地發揮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才是工作室最美的風景。

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學然后知不足。

工作室建設方面,我們依然還有一段漫漫長路——

學校與學校件發展不均衡;

激勵政策不到位,參與人員主動性不強;

教研處于淺層研究,深層面研究少;

輻射帶動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因此,工作室后期要做好以下工作——

完善激勵制度;

契合區師訓股的三年發展思路:第一年打造優質高效課堂,第二年致力提升成績,第三年課題研究匯集資料分享引領輻射;

真正做到學習、研究引領教師專業成長,團隊聯動,抱團成長,促進鄉村教育新發展。

我們深知在工作室的檔案建設、工作開展、輻射引領、示范帶動等方面還有一段長長的路要走。

但我們有領導的支持,有學習的榜樣,有團隊的合作,有苔花的精神,也有上下求索的信念,雖路漫漫,必能收獲滿滿。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