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z小秘秘
記得好像是看了哪篇文章之后,就被種草了這本書。被列在書單里很久了,卻始終沒有去購買這本書的欲望,不知道為什么。可能是在看了它的封面布局后,我沒有多大的印象了吧。(大概有時候我就是這么隨意。)
某天逛書店,發(fā)現(xiàn)近期沒有啥特別想看的書,忽然想起書單里有一本已經(jīng)躺了很久。
01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莉迪亞用盡其一生,也未能擺脫她父母的期待——父親詹姆斯渴望融入人群,擁有更多的朋友;母親瑪麗琳希望成為醫(yī)生,成為男醫(yī)生群里那與眾不同的女醫(yī)生。
父親詹姆斯是白種人當中的東方人,無論走到哪兒都顯得那么地“與眾不同”、格格不入。他努力讀書、認真工作,試圖用優(yōu)越的人生去沖破階級的障礙;
母親瑪麗琳是白種人,卻從小就厭惡那些標榜著女孩們該學的家政課,立志想成為醫(yī)生,一名在那時看來,很稀有的女醫(yī)生。她之所以不顧反對、義無反顧地選擇詹姆斯,因為她堅信,他懂得什么是“與眾不同”。
可無論是莉迪亞的父親或是母親,都沒能做到。擁有很多的朋友,成為一名女醫(yī)生。夢想中的波士頓與醫(yī)學院被小鎮(zhèn)與婚禮所替代。兩人心中始終惦念的遠不止眼前的一切平靜。
瑪麗琳曾離家出走重返醫(yī)學院讀書,即使在有了兩個孩子內(nèi)斯和莉迪亞的情況下。她的內(nèi)心是那么地不甘,痛苦與思念交織,最終卻不得不屈服于一個現(xiàn)實,她又懷孕了,第三個孩子。
母親不在家的日子里,父親無暇顧及兩個孩子,終日沉浸在痛苦悲傷中。內(nèi)斯和莉迪亞整日整日地看著電視,內(nèi)斯在那段日子里,找到了自己的夢想,航天、飛船;莉迪亞在那段日子里,窺見的是父親的悲傷,以及母親悲傷的痕跡,那些痕跡比比皆是。
她自責,內(nèi)疚。準是不知怎么的,內(nèi)斯和她教母親失望了,因為他們不乖,因為他們沒有滿足她的期待。
她祈禱著,如果母親能回家,母親說什么,她就做什么。她要實現(xiàn)母親的每一個意愿。這樣,母親就再也不會離開了,父親就能從悲傷中醒過來,一切都將會與以前無異。
果然,母親回來了。定是我的愿望奏效了。
02
莉迪亞的父母來不及了,但莉迪亞還來得及。
母親瑪麗琳總會在莉迪亞生日時送上各種各樣的科學書籍,在平日里帶她去看科學展覽,總是熏陶灌輸她將來要當醫(yī)生的思想;父親詹姆斯總會鼓勵莉迪亞多交朋友,融入人群。
莉迪亞是做的那么地盡心盡力,在她父母看來,她確實是想當醫(yī)生,而她也總有很多朋友。父母親的沉重期待與厚重的愛令她窒息,想逃離。與她相反,父母親給予內(nèi)斯的是冷漠忽視與不聞不問。
莉迪亞羨慕內(nèi)斯,他能有自己的夢想,能有自己的選擇;內(nèi)斯羨慕莉迪亞,她能得到父母親的熱切關注和飽滿的愛。
他們彼此理解,彼此救贖。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彼此支撐著。
可這種平衡終歸要打破,內(nèi)斯要上大學了,即將要離家遠去,留下莉迪亞一人獨自承受。他終于能逃離了,有完全屬于自己的圈子,完全做著自己的選擇,完全做著自己的夢。他已無暇顧及身陷苦海的莉迪亞。
在電話那頭,內(nèi)斯說:“老天,我沒時間聽你說。”
一個向上,另一個向下。一個得到,另一個失去。一個逃離,另一個受困,永遠受困。
她注定是受困的那個。
03
莉迪亞想要反抗、逃離,她大喊、假笑,想要說出這一切都不是我想要的。
而父母親卻可笑地以為,那不過是女兒最近狀態(tài)差、成績下滑的緣由。他們深信不疑,女兒很受歡迎,想當醫(yī)生。
她要叛逆,要忤逆。故意接近哥哥內(nèi)斯討厭的鄰居壞男孩杰克,想要干脆壞下去,這樣就不用偽裝成乖孩子聽話孩子的模樣,肆意妄為了。可是,還是沒法擺脫,一切都不奏效,不如意。
莉迪亞搞錯了。討厭杰克的是內(nèi)斯,而杰克不是。對于杰克來說,內(nèi)斯很重要。
“至少我不用別人來告訴我,我想要什么。”
“至少我知道我是誰,我想要什么。”
“你呢,李小姐?你想要什么?”
杰克的話如重錘,狠狠地,一字一句地敲打著莉迪亞。
莉迪亞想要脫口反駁,醫(yī)生、受歡迎、快樂。
可她什么也說不出來,連這些她埋藏在心底很久的,根深蒂固的思想,可笑的沒一個是她自己的心聲。就像內(nèi)斯那些,脫口而出的,航天、飛船和宇宙。
可能一開始就錯了,從許下祈禱的時候,從試圖依賴內(nèi)斯搭救的時候。我要從頭開始,重新開始。即使孤獨,也不再害怕了。
莉迪亞你能做到嗎?
04
有些事情他們大概再也不會知道了。
但在剩下往后的日子里,不知不覺中,他們幾人相互之間,談話時會更愿意選擇能真正表達自己意思的詞匯,會更愿意去聆聽對方的心聲。
莉迪亞,我們都愿意聆聽你的心聲,你愿意告訴我們嗎?
一切都已經(jīng)來不及。
一切也都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