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2傅婷婷
今天這本《100萬只貓》,是一個非常有趣、非常特別的繪本。同時,繪本本身的故事性非常強,最重要的是這個繪本僅有黑白兩色構成。在色彩繽紛的童書世界,這樣簡單極致的表現方式,使它顯得特立獨行,又獨樹一幟。
眾多的榮譽集于一身的繪本。那這個故事本身,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住在一棟大房子里的老頭老太太,他們很孤獨寂寞。老太太很想養一只貓,那么愛她的老頭子,就毫不猶豫的去幫妻子實現自己的夢想。老頭子一路走啊走,克服了很多困難,最后來到了一個滿是貓的山丘,那里有許許多多的貓。
老頭子看著這些貓,覺得每一只貓都那么美麗,最后他忍不住把他們都帶回了家。但是這么多、這么多,幾百只,幾百萬只貓,又怎么可能由這個小小的家庭養活呢?
當老頭、老太太面臨選擇,只能留下一只最漂亮的貓,結果所有的貓開始相互撕扯,到最后,貓又滅掉了貓。唯一剩下了一只其貌不揚的小小的、瘦瘦的貓,因為它沒有自信敢稱自己是最漂亮的貓,反而沒有受到傷害。
在這場貓與貓之間的戰爭中,它活下來了。當老頭、老太太收養了這只貓后,慢慢的,他們覺得這只貓真的是全世界,最最漂亮的貓。
這個繪本的作者是婉達.蓋格,她有著畫家家族基因的歐洲血統。她的父親是一名畫家和攝影師,最重要的是他把自己這份對繪畫的基因遺傳給了所有的孩子,這是非常難得的。婉達.蓋格從小聽到的歐洲的民間故事,對她的創作有著極大的影響。
很多繪本界的知名評論人,都驚訝地認為,像婉達.蓋格這樣能夠自然而然像講老故事一樣,“從前……”的創作者,真的很少。至少在繪本界是非常少的。特別有意思的是,她開創了一種講繪本的先河,實現了孩子可以聽故事看繪本里那些畫面的同步。
這個從重視繪本語言和音律開始,邁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孩子聽完這個故事,也許畫面他無法描繪的清清楚楚,但是對這個故事本身,孩子自然而然的可以去講解。
婉達.蓋格14歲時父親去世,24歲的時候母親去世,她一個人將6個弟弟妹妹撫養成人,依靠貸款和獎學金,在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學校和紐約的藝術學校學習,畢業后畫了好幾年的時裝插畫。她渴望畫自己想畫的東西,于是她辭去了工作,回到鄉下專心進行創作。
這個繪本在第一次投稿中被拒稿,然而有一天,有一個很有眼光的童書編輯發現了婉達.蓋格,這本繪本出版以后立即引起了極大的轟動,這本繪本得到的種種殊榮,足以證明,婉達.蓋格開創了一個真正的20世紀30年代的繪本黃金期時代,她為拉開繪本黃金期的序幕,開創了美好的篇章。
這個繪本純粹是由黑白兩色構成,從畫風的筆觸看既有美國式的浪漫又有歐式的特別是德系的那種嚴謹。不同筆尖繪制的線描,如果你正好接觸過版畫,你會很驚訝地發現,這本繪本每一頁繪本插畫,完全可以用來雕刻版畫。這真是一種了不起的畫法。
這個繪本傳遞的價值觀,首先是老爺爺要是不貪心,每只貓都喜歡,貓們不會離開他們生活的山丘,也不會發生后面的悲劇。其次就是不爭不搶那些華而不實的東西。那些實力強大的,看似漂亮的大貓在搏斗中,相互消滅了對方。
這種看似有一些殘忍的劇情設計,盡管它們是貓。但這個繪本的出版的時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10年間內,我覺得戰爭對人的那種影響,其實是一種潛在影響。
通過武力,相互去爭霸到最后兩敗俱傷,其實也在另一個方面巧妙的暗示,不爭不搶,發展自己,才是硬道理。所以跟孩子聊這個繪本時,完全可以結合一下當時大的時代背景,同時結合著作者本人家庭的一和人生的一些經歷,即便過那么辛苦的日子,但是她還是能堅持做自己,純粹為了自己的愛好,隱居鄉下,專心創作,這是多么難得的人生選擇。
我們其實也可以從那只,唯一活下來的瘦弱的小貓身上,看到作者自己所倡導的一種一種價值觀和她自己的身影。做好自己是最重要的,不去和別人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