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從課本上讀到魯迅先生的《故鄉》,現在憶起,似乎也只記得閏土這個人物形象罷了。畢竟當時年紀小,不懂得什么叫故鄉。
而今已離家多年。今天,再次讀到先生的《故鄉》,瞬間戳中淚點。少年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只是流了幾滴感傷的眼淚,浪費了幾張紙巾。
不知道用什么字詞來描述我的故鄉,我的故鄉很好?!暗矣浧鹚拿利悾f出他的佳處來,卻又沒有影像,沒有言辭了。仿佛也就如此。”
想到故鄉,就會想起這首詩, “記得當時年紀小,你愛談天我愛笑,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樹下,風在林梢鳥兒在叫,我們不知怎樣睡著了,夢里花落知多少?!?對故鄉的記憶總是停留在兒時。一群小伙伴,玩泥巴、過家家、跳皮筋、斗石子……
我的故鄉很好,但現在的故鄉卻已不是我記憶中得的故鄉了。是不是每個人的故鄉都在變?村子的人紛紛搬出,在外面尋求更為便利的住處。兒時熱鬧的村子,現在變得愈發寂靜,只剩老人照顧著兒童。是不是哪天這些老人不再了,兒童被外出打工的父母接走,這個村子也就徹底消失了?
“老屋離我愈遠了;故鄉的山水也漸漸遠離了我,但我卻并不感到怎樣的留戀。”
可是我留戀。留戀大年初一的早上,一群小孩子,拿著大袋子,挨家挨戶去拜年,換來一袋子花生瓜子糖果;留戀大夏天的中午去荷塘偷蓮蓬,被發現后,藏在水里不敢出來;留戀村里的婦女坐在樹蔭下搖著蒲扇聚在一起嘮家?!?/p>
坐在窗前,感受窗外飄過來的細雨,知道我在走我的路。就像村子里的其他人,也都在走自己的路。村子在人們成長的岔路口中漸漸遠去,聯系的紐帶也變得容易扯斷。曾經兒時的玩伴,坐在樹蔭下嘮嗑的那些人會隔絕到哪種地步?再見面時,會不會只有一句“好久不見?!?/p>
我想到未來,忽然害怕起來了。而我也只有害怕,對所有的一切無能為力。
曾經打掃的干干凈凈的門前長滿了一人高的草,只有上鎖的門證明這個東倒西歪的土房還有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