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每個平凡的人都曾害怕過孤獨,尤其是在年輕看不到未來方向的時候。但隨著自己看多了,經歷多了,走過了人來人往,這時很多年輕時候的迷茫都會被我們一眼看透,因為你已經有了一個豐富的內心世界。這時不是沒有人陪伴,而是會主動選擇一個人,這時候叫做獨處,而非孤獨寂寞。
? ? ?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內心世界還不那么豐富,自信需要靠外界支撐,難免會害怕孤獨。如果沒有朋友或者是別的人群不接受自己,內心會特別難受。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成長,一個人的內心會越發豐富,精神生活也會變得越加富有,外在的孤獨(比如說沒有朋友生活在周圍)就會變得不那么可怕了。
? ? ?現在我愿意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一個人獨處上,我愿意一個人讀書、一個人思考問題、一個人去大自然中走走。但是,我認為這和年輕時候害怕孤獨并不矛盾。因為人的成長就是從一個喜歡熱鬧的社會動物,逐漸走向愿意獨處的思想動物的過程。而一個人成熟的標志就是內在對自己有自信,外在愿意一個人面對自己。
? ? 其次,我們需要區分孤獨和獨處。孤獨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內心深刻的情緒,而這種深刻的情緒,來自于我們害怕被群體拋棄的原始本能。因為人整體上是社會動物,社會動物只有在群體中才會有安全感,一旦脫離群體后就會產生強烈的孤獨感。這種孤獨感會迫使一個人向自己的群體靠攏,當沒有任何群體愿意接受自我時,孤獨感就會變得深刻無望,帶來某種壓抑甚至引起某種精神疾病。孤獨感實際上是我們在某種情況下還缺乏修煉的一種表現。
? ? ?當一個人內心世界變得更加豐富以后,他在一個人呆著的時候就不再沒有安全感了,也就意味著他自己獨處的時候會變得更加愜意。在這種情況之下,他的獨處實際上是一種豐富自己的過程。其實,他獨處的時候很難說是他自己一個人,他可以聽音樂、朗讀詩歌、閱讀小說、打坐靜思等,或者甚至可以無所事事??偠灾?,他是帶著一種閑適、悠閑的感覺。如果是這樣,說明他已經擺脫了孤獨感。所以,獨處某種意義上是一種修煉成熟的狀態,這時候已經無需從外在和周圍的人來得到內心的充實了。
? ? ?孤獨其實在某種意義上講,對第一個人的成長是有好處的。當一個人被迫孤獨的時候(比如你在某一個階段處于某一個環境中確實沒有辦法跟其他人交往),不管是因為外在原因還是內在原因,你就不得不回到自己內心,對自己內心世界進行整理和思考,這是一個人不斷地走向成熟的重要過程。
? ? 曾經有位作家寫過一個短篇小說,故事中主人公跟一個富人打賭,說如果自己可以住在一個房子里十年不出來,那么富人就要把自己的錢都給他。然后他就自己住到了房子里去,打賭的條件是他可以在房子里做任何事情,但必須是一個人。所以,他就一個人在房子里讀書,先從小說讀起,然后讀歷史、哲學、宗教書籍,后來玩樂器,最后就什么也不做,靜坐著沉思默想。等快要到十年的時候,富人感覺自己的財富就要拱手讓人,于是想去把主人公給干掉。但當他進入屋后發現主人公已經離開了,并且留下了一張紙條說“我這十年盡管非常孤獨,但是卻收獲了人生最完善的修煉,感謝你給了我這個機會,我也知道你今天晚上會來殺我,所以我就提前離開了”。
? ?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孤獨或者說是獨處,是有利于他變得更加完善或者內心更加豐富的。所以,在某種意義上孤獨是有益的。但是,如果一個人沉浸在孤獨中,內心非??仗撚植辉敢鈱W習,這就非常危險了。這樣下去最終結果是靈魂的喪失、精神的萎靡甚至會陷入某種疾病狀態。另外,大家都知道有這樣一句話“一個人最深刻的孤獨就是在一群人中間的孤獨”,它的內在含義是:即使我們處在一群人中間,我們依然會感到孤獨,如果我們不能在熱鬧中找到靈魂上的伙伴,那么就無法進行思想上的交流。所以,在不孤獨的時候我們也需要找到志同道合、可以進行深度的靈魂和思想交流的人物。我認為我們既要學會在孤獨中成長,也要學會在人群中間熱鬧。
? ? ? 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我們還可以閱讀古今中外賢人的著作,從他們的文字中汲取豐富的思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雖然人是孤獨的,但我們的靈魂不孤獨,有古今中外的仁人賢士陪伴著我們。總而言之,孤獨是一種好狀態,也是一種壞狀態,關鍵看我們是選擇在孤獨中提升,還是在孤獨中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