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自己養育孩子之前,就總是聽說青春期的孩子逆反的案例,當我有了孩子以后,想起這些,總是會讓初為人母的我倍感緊張,尤其是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我就對他未來可能會迎來的“大逆反”而緊張焦慮。
隨著自己親自養育孩子,在與他的朝夕相處的日子里,確實感受到了一個生命的力量。我真切的體驗到了什么叫“trouble two”。他在兩歲左右,特別愛說“不管不管”,同時還會用手撥拉我們伸出的想要幫助他的手。當然,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的我,確實也用我的強力剝奪過他很多自然發展的心理需要,比如自己吃東西的需要,因為當時的我過于在意衛生,而剝奪了他的正常心理需要。
到了兒子7歲多的時候,他內心成長和自我意識的力量比2歲左右的時候大了太多太多,我們娘倆在那一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他對抗我的一切要求,我對抗他的一切需求。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好可怕。
在那年的“疾風驟雨”過后,我在業余時間看了很多教育和心理方面的書籍,我也會經常思考很多問題。其中的一點就是,當我的需求和孩子的需求發生沖突的時候,我是否會尊重孩子的需求。我想只要是養育過孩子的人,一定會碰到這個問題的。
以前的我,會經常把我的需求放到孩子前面,讓孩子聽從我的需求,我覺得我的對,我的對孩子好。現在的我,仍然會碰到這個問題,我雖然知道了這個道理,也仍然不是每次都能做到尊重孩子的需求,但我會盡量去做。
再說到“逆反”的話題,到底何為逆反?逆反的前提好像是家長永遠是正確的,孩子“逆”家長,被稱之為“逆反”。但誰敢說父母一定就是正確的呢?父母犯錯,孩子其實是正確的,這也很正常的事情啊!那樣的話,豈不是家長“逆”孩子的反嗎?
我覺得歸結起來,在育兒中,尊重孩子,傾聽孩子,真正的看見孩子,是最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