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釋義:真正戒除掉對外界物質利益的貪心誘惑之后才能真正找到事物發展規律的方法知識,知道了事物發展規律的方法知識就會心里踏實態度誠懇,態度誠懇了心術思想就端正了,思想一端正人的品格就提高,品德修養好了家庭關系就會和諧,能把家庭管理和睦人就可以管理國家,能把國家治理好的人才可以治理好天下。
海講:這是把《大學》八條目反過來又講了一遍,重要的事情講三遍,后文還要再講一遍。
前一段說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治國要齊家,齊家要修身,修身……正心……誠意……致知……格物。倒著追本溯源,刨出了事物的核心原理。這一段則是再次強調,反過來正面直敘,從格物開始做到知至,知至后意誠,意誠則心正,心正是修身之本,身修好了就好管家,家庭維護好了的人可以治國,治國有方者才能夠平定天下。
一正一倒,反復講透這一規律,這是大學的道,是大人學習之本,是人世間做事做人的基礎法則,這才是曾子寫《大學》的全部初心。
這里有一個地方要注意,就是前段是“致知在格物”,后段是“格物而后知至”,兩個致知(知至)不一樣。前面的致知是“要知道”的意思,要知道想意誠就得去革除私欲,后面的知至則是“知道最高要求”的意思,知道了這件事的“最高要求”時你才會謙虛謹慎努力進取。
另外據王陽明注解的版本,“知至”還有另一種解釋,就是“知道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為止”,也很有道理。知至,知道什么時候該停了,知道什么事不能做了,趕緊打住,知至。
真是千般技巧終散去,一念真心還復來呀!萬千大眾,茫茫天下,無論再復雜,再龐大的事情都會匯聚到一個點上,這就是事物的根本。根本就是做好自己,由小見大。用道家老子的話講就是:九層之臺,起于壘土。用儒家孔子的話講就是:悅近來遠。用一句諺語講就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用現代經營學講就是:多米諾骨牌效應。
你看,古往今來大成者,都在強調由小及大的務實作風,都是在教育大家如果每個人都做好自己了大家不都好了嘛!這里面蘊含了一個極大又極簡的道理,就是在小處著手,從大處著眼。
小故事,大道理;小事情,大格局;小人物,大夢想;小心愿,大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