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決定換工作的時候,我想過會遇到的很多困難,比如生物鐘的調整,比如上班的距離,比如快節奏強壓力,但隨著慢慢適應了節奏,進入了工作狀態,我發現最難的是克服舒適圈待久了,自己身上存在的種種問題,我把這些比喻成小怪獸。從入職的第一天,我就都在和這些小怪獸做斗爭。
怪獸一:得過且過
我的leader是一個非常高要求的人,一開始我有點受不了,覺得太較真了。每個會議紀要,每一句在官方群里的發言,她都會仔細確認和修改幾次后,才能發出,每一個措辭,都要斟酌一番。做匯報材料更是一絲不茍,從內容到形式,都要做到自己滿意為止。
上周,我們有一個合作的方案要完成。這個方案,確實因為很多的問題,我搞了兩天,覺得離自己的期望越來越遠,越改越爛了。一度都想放棄了,隨便弄一個好了。晚上十點多,我們再次電話會議,討論方案,需要改動的地方非常多,而第二天下午,要在一個會上作簡單的匯報,評估一下實現的難度。我心里已經有點放棄修改了,因為第二天早上我還一早上的會,根本沒時間修改。我自己整理了一個簡單的版本,想著下午反正只是內部做簡單的評估,說清楚方案就好了,不用那么認真。
第二天上午會議結束后,leader問我,下午匯報的材料怎么樣了呀,我說,根本出不來,下午我們就用簡單的版本說一下就好了。leader表情立馬凝重了,說,不行,現在就在這兒給我改。她看出我有點不耐煩,說,現在是十一點半吧,下午兩點開會,還有兩個小時的時間,來我們一起改,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能放棄。
我立刻對自己自暴自棄感到愧疚。馬上行動起來,和她一起修改,盡量在會議之前,拿出一個能夠在會議上匯報的方案。
但這個方案對外呈現,遠遠不夠。有一天下午,我和leader又在一起做方案,我再次感受到了她的認真、高標準。每一頁ppt都不會輕易放過,無論從內容、形式、審美還是措辭,都不放過,精雕細琢。之前她發出一個ppt的時候,我們都在驚嘆,怎么可以做得這么好,我們不是專業的,不一定有多漂亮,但我的leader做出的ppt,對于內容的總結和提煉,以及內容的呈現形式,真的讓我們敬佩不已。而通過這次和她面對面的做方案,我明白了,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我們看到的好的結果的背后,不知道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我在舒適區待久了,對于很多工作的態度都是得過且過,覺得盡力而為,差不多就行。而從leader身上,我學會了,盡力而為遠遠不夠,我們要做的是全力以赴。
而對于內容的呈現和表現形式,其實我以前在國企,還是蠻在意的,但當我來了新公司以后,我發現大家不是那么在意的時候,我走入了另一個極端,覺得形式很無所謂,有干貨就行。于是我放低了對自己的要求。
這兩天,當我開始做出讓她一次就滿意的內容呈現方式的時候,當我在群里說的話不用每次再被糾正的時候,我真正體會到了這種全力以赴,高標準高要求帶給自己的好處。我也漸漸明白了leader的用心。我們做項目管理,大部分時候面對的都是外部的團隊,我們發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匯報材料,都代表了我們個人以及團隊的形象。
在任何場合,任何條件下,認真,永遠沒有錯。
怪獸二:等我想好再說
在進入項目的前兩周,我是被leader推著走的,每天都會告訴我,你今天要做什么什么,每次聽著一堆的事兒要做,我頭都大了。每一件事兒,都不輕松。我記在todo list。常常看著一堆要做的事情,不知從何入手。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兒。有時候我想停下來好好想一想事情應該怎么做的時候,leader已經來找我要結果了。我愧疚的跟她說,還沒想好怎么做。我真正意識到自己必須馬上適應互聯網的快節奏,讓自己的思維快速運轉,是在leader對我說,我對你的狀態很不滿意,太慢了。她告訴我,先把人捋清楚,群建起來,問題拋出來。我突然明白了,這或許就是互聯網的節奏。很多事情等我想明白在做,根本來不及,也會錯過很多機會。我需要做的就是行動,馬上開始行動。在行動中,不斷修正。
去年開始,我買了趁早本子,記每天要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家里的事兒,買個面包啦,交個水費啦,為了本子看起來沒那么空,啥都記下來,但依然是零零散散的,沒幾個字。以前,我的工作是為生活服務的。我常常不知道該做什么,自己給自己找點事兒。現在,我已經不用本子了,每天抱著電腦穿梭在各個會議室,各個辦公樓。用印象筆記管理todo,生怕漏下了什么事情。
以前,我們開完會,寫會議紀要恐怕也要寫個兩三天,還得經過幾次修改,才能發出去。現在,開完會半小時之內,會議紀要就要發出來了。我剛開始參會,會全程記錄大家說的重點,下來再慢慢總結提煉,有時候需要一兩個小時,現在在會議中就進行重點提煉,開完會半小時就發出去。
以前,我們要像大老板匯報,恐怕提前一個月就要開始準備了,還要經過多次修改。現在,我們只有一天甚至不到的時間,必須在匯報的時候,拿出最新的數據。
我現在還學會了隨時隨地辦公,開完會就在會議室辦公,找人談事情就在休閑區辦公,甚至上周還在出租車上寫了會議紀要。
說實話,很累,但我很享受這種充實和快速運轉的感覺。
怪獸三:政府求合作,跪舔
最近我們有個項目,是和上海政府合作的,其實是上海政府主動找到了我們。我一聽,心里暗暗的想,哇,政府找我們合作的項目,那可得花心思花時間好好對待,努力滿足政府的需求,達成此次合作。但我的leader的態度,讓我有了一番思考。leader一聽我介紹完項目背景和我們大概需要做的事情,就說,這個事情不大,不難,有幾個點,你要注意,一定不要過度承諾,我們能做的做,不能做的提都不要提。第二,還是要想清楚對我們有什么價值。第三,這事兒主動權在我們手里,節奏我們把控,可以不用太著急。我聽完,簡直驚呆了,她的思路,和我完全不一樣。
我的真實的想法是,政府都來找我們合作了,那還不快點好生伺候著,能滿足的都滿足,能做的都做,先把關系建立起來,以后事兒就好辦了。還慢慢做,不著急,還考慮對我們的價值,天哪,我想都不敢想。
于是我開始思考,我們倆思維差別在哪里。我明白了,我還是以前國企待的那種一切唯命是從,唯上的心態。做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讓領導滿意,很多時候我們和領導相互畫餅,當領導滿意了,再考慮可行性,做不成就找各種理由搪塞。而很少真正從業務發展的角度,從公司戰略的角度考慮問題。當然國企的公司戰略一般也是領導拍腦門子想出來的。
而leader的思維,讓我明白了,我們的企業是在實實在在做事情的,當然如果能和政府合作,達成共識,更好,但如果確實我們滿足不了,或者政府需要我們做的事情和我們戰略有偏差,那我們是需要鄭重考慮的。
自己的思維的局限,在后面的做方案的過程中也體現的淋漓盡致。我用自己以為的政府會喜歡的話術和風格做ppt,基本都是一些非常大又虛的詞,互聯網+啦,大數據啦。當我把框架發給GA同學參考的時候,GA同學給的反饋是,這些詞就不要提了,政府相關部門領導都很專業,我們就實實在在介紹我們產品,講我們要做什么就好了。我又靠自己僅有的一點認知,竄出了一個方案ppt。結果被我的leader批了,沒有干貨!必須找相關的專門的同學給出專業的介紹和解讀。再一次顛覆了我的認知。我以前總以為方案都很虛的,尤其是和政府合作的這種,原來很多政府都是很開放很專業的,如果還抱著去忽悠的心態,那這件事兒就不要做了。
最后我們拿出的實實在在的方案,獲得了政府的一致認可。
怪獸四:怕麻煩人,悶頭苦干
我是一個特別怕麻煩人的人,自己能搞定的,絕對不愿意麻煩別人。其實,這一點,在生活上,我還是認同的,不過,在工作上,確實需要看事情。
我原來所在的企業,大家的事兒本來就不多,基本都是悶頭干自己的事兒就好,一旦涉及到協作的事兒,就得求爺爺告奶奶,遇到個態度好的,熱心腸的,都覺得是賺到了。從來了公司第一天,leader就跟我說,你一定要多和大家交流,有什么不懂的多問,我最怕不說話的。我默默的點頭,但其實我做的并不好。我看到大家很忙,我也不愿意打擾大家,尤其是剛來了,對于很多工具不熟悉,上手比較慢,寧愿多花點時間去百度。后來我發現,有的事情自己百度能解決,多花一點時間也能達到效果。但很多工作,自己花了幾倍的時間,可能稍微求助一下專業的同學分分鐘就搞定了。我的leader跟我說,要學會借力,最高效的完成工作。
這一點在寫上海項目方案的時候,我終于體會到了。作為項目經理,我收到項目組同學竄出來的資料的時候,內心是崩潰的。貌似大家也認真準備了不少,但東西完全不是我們想要的。我費了半天勁,用大家給的有限的素材竄出一個方案出來的時候,自己也不滿意。leader看不下去了,說這事兒不是這么做的。雖然是我們項目組的事兒,但所有的資料,不是都要項目同學來寫,需要哪塊的資料,都應該找相關的最專業的同學。我默默的問,可是這些人我都不認識,可以直接找嗎?leader說,當然可以了。我抱著懷疑的態度開始找專業的同學,我怕被拒絕,怕被忽略,后來我發現我所有的擔心都是多余的。我們很快找到了最專業的材料,之前的很多工作其實都是白做了,原因就在于,我們不懂得借力,什么都指望內部解決。
還有一次,我們在討論一個問題,一個同學提到了有個部門去年曾經做過類似的項目,可以問一下當初有沒有踩過什么坑。leader說,你現在就拉會,把當時做項目的人拉進來,問問。當時是晚上十點。我內心再次崩潰,弱弱的問,現在嗎?leader說,對,現在!我忐忑的拉了群,這些人,我都不曾認識,直接了當的說出了我們的困惑。我其實對于大家會不會搭理,還是持懷疑態度的。沒過多久,相關的同學就在群里幫我們答疑解惑,并把當時的一些材料給到了我們,并說第二天一早,我們一起開會再討論一下這個事情。這是我剛入職不久的事情,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互聯網公司的open。無論是不是項目相關的同學,我們有疑問都隨時可以求助,隨時可以提出,隨時可以求助外援。而我原來的公司,自己分內的事情都推三阻四,更別說別人的事兒了。雖然我對這種行為很不屑,但待久了,慢慢自己多少也受點影響,別人找我,我可能也會熱心的求助,但因為太多次受傷,我不愿求助別人了。
現在,我學會了避免悶頭苦干,學會借助外力,最高效的完成工作。
怪獸五:下班了就別找我了
對于很晚了還找同事這件事兒,也讓我糾結了很久。原來我是一個把工作和生活分的特別開的人,基本下班時間,工作的電話,我就不太接了,事實上是一般都沒啥事兒。和同事,除了兩個特別要好的,其他人工作時間之外,我們是不會聯系的。而且,我們往往都不會有那么緊急的事兒,所以晚上找同事這件事兒,根本不會發生,有什么事兒,都第二天再說。
第一次leader晚上十一點多讓我拉會的時候,我覺得不可思議,內心充滿了愧疚。現在慢慢適應了大家晚上十一二點可能還在群里討論工作。但對于我需要單獨的很晚找同事,我還是心理有點不舒服,直到我參加team的團建,聽到一個同學講他的故事,我釋然了。
他原來在360,有一次系統上線,他們通宵,凌晨4點的時候,出現了一個bug,需要找相關的同學解決。他的leader說,給他打電話吧。他有點遲疑,有點不忍心,畢竟是凌晨4點。他的leader看出了他的遲疑,跟他說,沒事兒,你打吧,他如果有點遲疑,你可以跟我說。他電話打過去了,凌晨4點,對方接了,沒有半點不爽,遲疑,不耐煩,馬上起床解決問題。他說通過這件事兒,他明白了,一起做事的人,很重要,大家是不是把這個事情都當成自己的事兒,很重要。
我突然也明白了,并也釋懷了。能與這幫人一起共事,是我的幸運。
怪獸六:做好自己的事兒就好了,保證項目按時交付就好了
換了新工作,對我來說,確實是從零開始。換了行業,換了崗位,沒有任何經驗,對崗位的認知僅僅停留在意識里,我認為項目經理就是做好項目規劃,推進項目按計劃實施,按時保質交付就好了。來了以后發現,天呀,更懵了,我們做的事情很雜,很碎,可以說什么都得考慮都得做。
我剛開始總會去想一想,這事兒我該做嗎?該我管嗎?leader跟我說,做項目經理,要想做的好的,最重要的就是ownership。你剛來,現在就是要什么都做,多做,你要能主動張羅起一堆事兒,主動去解決問題。慢慢你才能選擇什么做,什么不做。
隨著一段時間的了解,我才明白leader說的話,這邊的項目經理,跟很多公司的項目經理不太一樣,對于項目沒有決策權,卻同樣需要為項目交付負責,可以說是為項目owner補位的。想做的輕松,也可以,說白了,這事兒沒有你,也能推。但要想自己在從中找到價值,得到認可,能對項目產生影響,我們需要付出甚至比項目owner更多的努力和思考。難就難在這里。我們部門的同事,每個人都非常非常的優秀,或許足夠優秀的人,才能承受這份壓力和快速成長的痛苦吧。
通過這兩個月的學習和觀察,我慢慢總結了在這里做項目經理的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主動做小事兒,建立信任感。
我們不管是跟項目,還是管FT、管部門,剛進入,都需要一個熟悉和建立信任感的階段。這時候,我們就需要什么都做, 別人沒時間做的事兒,我們做;別人做不了的事兒,我們試著做;別人不屑做的事兒,我們來做。我們需要通過做很多的小事情,獲得項目owner和成員的信任。
第二階段,完成項目owner希望我們協助解決的問題
在慢慢和項目owner、或者部門GM熟悉后,他有事情慢慢就會找我們了。這個階段,就需要多了解他們的想法,希望我們怎么和他配合,現在遇到什么問題,能夠幫他解決一些什么問題。
第三階段,了解業務,能提出自己的見解,對項目決策、流程機制產生一定影響
在這個階段,我們需要慢慢從瑣事兒中抽身,慢慢從被動的接受問題,開始變主動了。主動了解業務,能夠提出自己的見解。主動了解組織架構,了解流程機制,從專業的角度提出建議。主動的發現問題和風險,主動的為項目爭取一些資源,主動為項目提供一些決策依據,主動推動項目走向成功,主動推動組織走向成熟。
第四階段,從業務視角抽離,不同的視角看項目,識別出項目可能存在的重大風險
在深入了解業務的同時,我們必須隨時能夠讓自己從業務視角抽離,從不同的視角看項目,看問題,我們需要能看到更多項目owner或部門GM身在其中看不到的問題和風險。
對于進入部門、FT的項目經理,同樣需要常常提醒自己,從全局的角度看部門發展,看流程制度,看風險問題。
所以,需要我們對公司戰略、對組織架構、對資源大盤有更多的了解,能夠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項目,看問題,能夠識別出項目可能存在的一些風險,提前做好預案和把控。
第五階段,對公司項目決策、管理流程和組織架構具有權威的影響力
最后一個階段,這是我理解的項目管理的最高階段了。能夠對公司的項目決策、管理流程、組織架構、資源分配產生權威性的影響。
每個階段可能不是完全剝離的,會有一些融合。進階的路,也會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但最關鍵的,還是需要有很強的主動性、推動力、洞察和見解、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入職兩個月了,確實如剛入職的時候,同事開玩笑說的,入職兩個月,已是老員工。這兩個月,我經歷了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加班到深夜,第一次晚上開會,第一次周末加班,第一次工作到半夜,確實很累,確實有壓力,確實常常想大哭一場,但我的內心卻從未如此堅信和篤定!
人生不過是一次又一次的選擇,但愿我們每個選擇都遵從自己的內心和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