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末的瓦拉納西,清晨6點的恒河,已經是一副充滿生機的活潑景象,從東邊云端射出的柔和陽光,溫暖但不刺眼,照著恒河邊上沐浴洗衣的居民們的臉。
小船慢悠悠地漂著,船上的向導操著熟悉的南亞口音,不停地講。我們看著岸上的人,他們也看著我們,不時有居民揚起打招呼的手。
一
當我決定選擇印度的時候,你可以想象周邊人的反對。因為種種的原因,這個南亞國度總是給人留下落后和野蠻的印象。包括一年前的自己,也肯定不會想到印度會成為我19歲的人生中的一站。
事實也證明,這里的確不缺Culture Shock。借宿在AIESECer家里的第一天,自來水里奇怪的味道和高頻率的斷電就給了我下馬威。他極力推薦的飛滿了蒼蠅的街邊小吃攤也一度讓我懷疑自己在這里的生存能力。
我們往往把印度人形容為“開掛”,而印度人則會稱自己為“Incredible India”。
在印度,你幾乎可以在每一條街道上找到街邊小吃攤,叫賣著各種你不認識的食物;這里,擁擠的道路、喧囂的鳴笛聲和馬路中間悠游自在的牛形成活潑的對比;這里,在擁堵的車龍中抬一下頭,可能就會看到一頭和你一樣堵在路上的大象;這里,參拜的信徒可以把寺廟門前兩公里的路堵得水泄不通;這里,你還要小心突然跳到你身上的猴子,它們可能是為了你手上的食物,可能僅僅想嚇你一跳。
印度的鮮活和神奇,就像這里的街道,上一秒當你覺得自己已經習慣了車輛靠左行駛的規律時,下一秒一輛逆行的小貨車就會鳴著笛在距你不到兩米的地方與你擦肩而過。
二
我從事的是一個教育類項目,在一家國際學校里給孩子們上課、游戲。低年級的學生特別的調皮,他們會在課上和老師作對,處處找機會展現自己的音樂舞蹈天賦。但不知道從哪個年齡開始,學生們就變得超乎年齡的成熟。他們勤奮地學著遠超中國同年級難度的數學,每次面批作業都要用那大眼睛盯著你在本子上打下紅色的對勾。
在印度,很多孩子夢想著成為軟件工程師,但他們中的大部分,從來沒有用過電腦,只能從課本上了解電腦的界面和操作。他們記憶著課本上那些對他們來說沒有什么意義的界面,夢想著未來的一天,能真正的,靠知識改變命運。短短的一個多月,自認為沒能給孩子帶去太多實質性的幫助,只希望這一個多月的陪伴,能讓他們在追夢的路上,走得更堅定一點。
三
混雜,是印度常見的狀態。瓦拉納西河祭儀式的人群里,左邊是虔誠的信徒,右邊是上來搭訕的騙徒。短短的一小段恒河,上游是生活用水,沐浴洗衣,下游焚燒尸體,放學的孩子在中間的河段無憂無慮地戲水。這就是印度人的生活狀態,自然、混雜、安于現狀。
曾經和一家集市旁咖啡廳的老板娘聊天,從旅行的建議聊到印度的社會問題。她告訴我們,印度安于現狀的國民性格如何阻礙著社會的進步,又向我們解釋他們如何用宗教的觀點接受和適應這些問題。
另一次聊天是和印度當地的項目方,聊到印度包辦婚姻和繁重嫁妝的問題。讓我驚訝的是,包辦婚姻和嫁妝問題竟然在邦府城市的大學生身上依然切實地存在著。更讓人感到震驚的是,我在這些印度年輕人的身上似乎并沒有看到改變的動力。他們一邊無奈地抱怨,一邊麻木地服從。
四
印度可能是世界上背負著最多的標簽和誤解的國家:貧窮、強奸、治安混亂、食品安全、種姓制度……在真實地深入印度之前,我們跟隨輿論的引導,片面地得出結論。
我選擇深入真實的印度,用自己的雙眼去看看,推翻一些偏見和謠言,也親眼看到一些切實存在著的問題。
我很慶幸自己以志愿者的身份,來到了這個神秘的國度,去自己的雙眼去觀察,用自己的思維去思考。這段經歷,讓這個存在于媒體上的神秘土地,真切地成為我更大的世界的一部分;讓我親身感受到,不管媒體多么發達,都不能取代我們親身的直接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