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斜杠青年”的概念大行其道。
斜杠青年來源于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杠來區分,例如,張三,記者/演員/攝影師,“斜杠”便成了他們的代名詞。斜杠青年成為越來越多人追求的生活方式。
如大家熟知的臺灣“文案天后”李欣頻,在廣告人、作家、教授、旅行家、演講家等等各種身份之間自由切換,游刃有余。
不老偶像林志穎,唱著歌,開著賽車,還經營著企業,每項事業都做到了極致。
還有年輕時以叛逆而出名的謝霆鋒,不聲不響地經營著中國頂尖特效制作公司PO朝霆,壟斷國內的亞洲性電影、世界性電視廣告、跑車品牌等80%以上市場,另還投資于房地產、商鋪、餐飲、服裝、娛樂業等。
他們有錢,有閑,有家族背景支持,當然做什么都有先天優勢;我只是小白領一枚,天天還得為生計發愁呢。
要我也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做斜杠青年,臣妾做不到??!
知道你就會這么說,因為我也曾這么以為--這些人要么是投胎姿勢對,要么是人生開了外掛。斜杠青年,遠非一般人所能為--一直到我聽到了身邊幾個朋友的故事。
一頓早餐而引起的華麗轉身
會飛是我在一次講座群中認識的朋友,大學學醫,期間自學了設計,畢業后在阿里從事網頁設計--畢業前幾年軌跡,如你我一樣, 在偌大的公司扮演著螺絲釘的角色。
然而,短短兩年時間,她已實現華麗轉身,成為美食攝影師,出版了自己的美食攝影書,開辦了自己的工作室;而最新的身份是:學畫畫60天,成為了一公眾號的御用插畫師,一自媒體平臺第一個插畫師,聯合發行了一套明信片。
不可思議吧,是上輩子拯救了地球,突然讓她人生開了外掛嗎?
一切奇跡的源頭都來自于很普通的一件事—每天給自己做早餐,并把拍下來,PO到lofter平臺上。
怎么回事呢?且聽我速速道來。
2012年,她在LIFTER建了一個專題“象國王一樣吃早餐”,上傳自己每天親手做的早餐,沒幾天就擱置了。但2014年,卻因為愛上了跑步,調整飲食結構,本來就喜歡美食的她開始每天做早餐,并想把自己的早餐通過圖片給更多的人分享,又重新拾起了自小喜歡的攝影。
每天精心地準備早餐,琢磨各種拍攝角度,構圖、用光、色調…….,再配上細膩的文字,她的帳號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堅持到第四個月時,有編輯開始和她約出版意向,然后就有了她的第一本書《象國王一樣吃早餐》。
很神奇吧?可不止這一點點,開始有廠商約她拍美食類的圖片,一些雜志也伸出合作的橄欖枝,因著魔法般做出養眼又讓人食指大動的美食,她又成了下廚房的認證廚師,還拿下了營養師的資格證……
生活就象打開了一個潘多拉的魔盒,她曾經夢想的工作機會一個接一個出現在面前,后來她就從公司辭職,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成為了時下最時耄的所謂斜杠青年。
不可思議吧,僅僅只是做早餐這么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居然掀起了蝴蝶效應,讓她實現彎道超車,走上了人生的快行道。
2.一杯咖啡帶來的神奇蛻變
行動派是目前國內影響力最大的社群組織之一,她的創始人琦琦是一枚88年的女孩。
最初是一朋友的微博提到她,我上她的微博看了看,覺得小姑娘真是有大能量,好多精彩創意,好多人生體驗的分享,而她的行動派也運行得有聲有色,一下子成了我心中的榜樣。
對于她此前的背景,我沒有過多去關注,以為也就是比較高的起點,碰到一些比較好的職業導師,能夠把握住比較好的發展機會,正好她又是一個聰明又勤快的女孩--這樣的發展軌跡與許多職場精英并沒有什么區別。
一直在昨天無意中看到她三年前的一篇文章,讓我大感意外。
那篇文章中,她說了自己成長過程中最關鍵的一件事--一杯咖啡,真是與工作完全不相關。
那時她還只是一個月領2-3K的小白領,日子過得緊巴巴,偶爾被叫出去吃都舍不得,怕萬一讓她請客可怎么辦。那時的夢想就是自己有份高薪的工作或是有個高富帥帶她走出水深火熱。
日子雖然拮據,她還是做了一件事情。
她給自己買了臺相機,索尼T100,花了差不多一個月的工資。她對咖啡館很感興趣,心想既然去不起高檔的地方,那就把廈門的咖啡館都走一遍,就當城市主題旅行了。每周去一家不同的咖啡館看書,體驗,然后記錄下來,也是很有意思的事。那時,她都是自己去,因為她真沒什么多余的錢請客。
落實相機后她就開始了咖啡館之旅,結果發現咖啡館比自己想象的便宜好多啊,一次最多也就三十來塊錢,卻可以在那度過一天美好的時光。
接著她就把她去過的每一家的照片和體會PO到網上,那時候因為去咖啡館的人很少,她在網上就慢慢有了知名度。
奇跡出現了--有咖啡館主動找她去體驗(免費吃喝),然后記者約訪,她一個普普通通的小白領上了各大報紙,還有整版的,都是請她分享去咖啡館的經歷,接著就有獵頭公司看到報紙聯系她,有媒體和其他很精英的朋友發站內信想跟她交朋友……
她的這些網絡咖啡館日志后來在她換工作時加分不少,獲得期望的工作機會。
而她后來順利轉型為媒體人,也是因為借由咖啡館吸引了媒體采訪,結交了很多媒體朋友,從而得到了寫稿的機會,開始有機會在這一行業嶄露頭角。
只是一個小小的體驗,卻邁進了之前完全不敢想的門檻;而在媒體與企業的交往中,獲得了以后創辦公關公司的很多人脈和企業資源。
想不到吧?這就是一杯咖啡引發的奇變。
3.一個游戲帶來的奇跡
一直以為網友紫婷是專職做攝影的,因她經營著“花紀事女子會攝”;她的鏡頭下,每一個女孩都有自己獨特的衣著、性格、氣質、故事,與那種流水線上的寫真完全不同。聽她說,拍攝的衣服有的是女孩自帶的,有的是她的,還有的是她為了拍攝主題自己設計的。
一直在前幾天她突然在朋友圈曬出一張類似零部件設計圖的圖片出來,并寫到“望這次的產品項目順利通過,我已經研發一年了?!痹倏丛u論,才知是申請新專利,制作的各種報告--這真是讓我大跌眼鏡啊。
真是嚇死寶寶了,她居然是一個理工女啊!!!
今天在群里問起她如何做起女子專題攝影的,才知道了她的故事,又一個不經意間成了勵志榜樣。
她大學時就喜歡攝影,就買了臺數碼相機開始拍;從身邊的人拍起,放在豆瓣上,慢慢積累了一些粉絲。
后來受第36個故事里的情節啟發,感覺好文藝,因當時也喜歡寫東西,但需要素材,所以就發起了一個發物換物的活動:你講自己的故事給我聽,我免費為你拍照片。
結果好多妹子參與,甚至好多是天南海北外省的都坐飛機過去拍。 當時只是感覺很好玩,結果后來出現獨立攝影師這個職業,又有著粉絲基礎;而且覺得這樣的攝影帶來了一些使生活更加有意義的東西,就一直堅持了下來。
這也讓我明白為什么她拍攝的每一個女子相冊的文字都那么美,每個女孩都那么有故事性,每一個場景都有著和女孩氣質相響應的主題。
意外的,金錢也想不到地流向了她,現在她第二職業的收入遠遠超出正式工作的所得。
聽了上面的三個故事,你有什么感覺呢?是不是也同我一樣,覺得不可思議?
?早餐誰都會做吧,咖啡館大家也常去吧,拿著相機隨手拍拍拍也是隨手干的事吧,平凡如你我的她們,怎么就不經意間成了時髦的斜杠青年呢?
看她們的故事,你是不是注意到了她們有很多共同點呢?
一是所有的源起都是基于自己的興趣,并將它做到極致。
會飛是喜歡美食又喜歡攝影,才把早餐做得美美的,拍得也美美的;琦琦是對咖啡館感興趣,想完成自己的咖啡館之旅;紫婷則是喜歡聽故事又喜歡拍攝所有美好的女子。
二呢都是把自己的興趣體驗成果輸出到了網絡平臺上
網絡讓她們為更多的人所知,逐步吸引到了很多的資源,也為自己帶來了后面的機會。會飛成名于LOFTER,琦琦也是利用了網絡,而紫婷而利益于豆瓣。
三呢是堅持,會飛“象國王一樣吃早餐”是持續更新了一年,琦琦而幾乎將廈門所有特色咖啡館都逛了一遍,而紫婷從大學起就開始攝影,即使后來工作也未放下。
所以呢,你與“斜杠青年”就只差了三步的距離:
第一步: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并將它做到極致
不要認為只有去主流社會披掛上陣,才有機會在千軍萬馬中搶得一席之地; 錯位競爭其實更有機會。
找到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必須是你內心所熱愛,完全不是出于滿足別人的期望或社會群體虛榮心在你內心的投射,即使它是最微不足道的小技藝也沒關系。
聽從它,將它做到極致,就已成就了有獨特競爭優勢的你。
不知大家有沒有體會,當你做自己特別感興趣的事時,精力充沛、靈感迸發、運氣也會好到爆棚,就好象全宇宙都在幫你。只要你沉入下去做,各種各樣的靈感都會象泉水一樣涌出來,讓你自己都驚訝于隱藏的潛力。
而且因為是自己的真正興趣所在,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動力,你都會一直做下去,享受那一刻它帶給你的美好。
千萬千萬不要為了追逐潮流而去學什么,那樣你是把自己放在和千千萬萬的人同車道競爭的格局。
現今社會已是個性當道,有明顯標識度的人更易脫穎而出。
第二步:擅用網絡建立個人品牌,積累自己的網絡影響力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網絡社交平臺及各種細分垂直平臺的興起,為每個人在網絡社會建立自己的影響力提供了毫無門檻的機會;就連一個流浪的人都會因一張照片而在網絡世界一夜成名,還有什么不可能發生的呢?
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再找到這個興趣點對應的最有影響力的平臺,這就是你表演的舞臺。如寫書評的可以專注于豆瓣,內容廣泛的可以在簡書,同時建立的公眾號,喜歡美食制作的可以在下廚房…..總有一個平臺聚集著千千萬萬你的同類,你的精彩會有他們為你喝彩。
不要擔心自己起點低水平不夠,也不要想著等著哪些練得爐火純青時再亮相贏得滿堂彩。
這是一個網絡的時代,這是一個網絡信任是剛需、是需要日積水累的時代。大家更樂于見證你從稚嫩走向成熟、從新手到大家,更樂于見你從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一步步成為他學習的榜樣。
從動手做時就開始在網絡上留下自己的足跡吧,這樣那此未來能夠帶給你資源和機會的人也能夠看到你的成長、你的發展空間。
第三步: 持續輸出,靜待一切美好的出現
成功是留給有耐心的人,奇跡屬于持續投入的人。
一個人的蛻變需要時間的積累,只有投入時間積累在一定程度,才能引發從量變到質變,一定要給自己以耐心。
也許開始之始進步很快,但到了一段時間,就會進入瓶頸,這是很多人都會遇到的問題,這時間很容易懷疑自己;但請相信,這種情況很多人都會遇到,那些已經成名成家的人也不例外。
正如今天我學服裝設計的群里一同學說自己突然覺得款式圖比剛學時畫得還差了,很有點沮喪;老師說,并不是她退步了,而是因為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她已經從更高的層面去看款式圖,如結構、工藝、設計細節,而不是象最初那樣僅僅追求視覺線條的好看。
持續的輸出能力是很多人或機構挑選合作伙伴考察的重要條件。
出版社不太可能僅憑你的一篇兩篇爆文就斷定你有組稿出書的能力,他們需要考察你持續的輸出能力。而堅持下去就是能夠讓他們看到你能力的唯一可行之道。
在投入時間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時,就專注于做事本身吧,不要有太多的得失心,得失心太重,反而會讓你失去對事物本身的直覺能力。
時間看得見,靜待一切美好的發生,該來的自然會來。就象紫婷說的,起初并沒想著通過攝影賺很多錢,卻沒想到金錢自然而然地流向了她。
我現業余在學服裝設計,從端午節起,我啟動了自己的“從0起步,我的100款手作單品”,在自己的幾個帳號上持續地發布自己的服裝設計或制作作品。
每周一款,100款,可是兩年的時間呢,會帶來什么奇跡呢?
不知道,但我知道這是自己的真愛,去做就好了,時間看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