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讀書覺得甚是苦!一路被家里的長輩催逼著走過這么多年,為什么小的時候我們不愿讀書?不喜歡上學?甚至很多人長大了也沒有多少強烈的意愿繼續讀書?現在試著回想下,有沒有這種感受?父母長輩傳遞的意思大體上類似于,讀書等同與上學,好好讀書就是好好上學,誰的成績好就是讀書好!不好好讀書將來是沒有出路的!毫不夸張的說,深受荼毒的我直到上大學時也還沒明白讀書和上學這件事怎么就是一起的了……
上學和真的讀書究竟有多大關聯?作為一個接受過完整九年義務教育的人現在回想來說,上學是上學,讀書是讀書,上學就像是被工頭承包建造的“住宅區”,學校則是努力把這片“住宅區”建起來,一個時代一個時代的建筑特色,就像教育也分時代!“房子”建好以后,我們才有資格加入了社會這個大圈子!否則要被說成不適合這個社會。而讀書則更像是一種個人意愿的裝飾布置,四四方方的房子已經初步造好,為什么有的人家屋子里很好看,有的人家你進去就覺得厭惡,可以說完全沒有一模一樣的兩個家庭,雖然外表一樣,內在全靠自己折騰不是嗎?
上學時不識讀書的樂趣,大約我也是屬于那種被灌輸的有些逆反派的那一類!對于上學有種深深的冷漠感,等同于父母叫我去我才去,如果當年父母發話說:“你可以不用上學了”,那我猜我會高興的跳起來!不過,時過境遷,等到開始喜歡時卻錯過了那段本可以無憂無慮讀書的最好時光,“讀書像是一場個人的盛宴”忘記是誰說過的,真是覺得說到心里的一句話!一本好書更像是一場只為你一個人而精心準備的盛宴,在不早的年齡里,開始漸漸漸漸能夠領受讀書所帶來的一些樂趣。也不得不稱之為一種幸福,好在現在開始還來的及嘛!
如果說有能和讀書匹配的愛好,那應該便是買書了吧!但凡愛讀書之人,都有買書的癖好,這點實在有太多先人可以作證!而這里要說一個曾經在上海的街頭捕捉到一個令我難忘的畫面,那天也是為了上海的書店而過去,我那會剛下車,正在用手中的導航尋找附近的書城。抬頭的瞬間便看到這樣一幕,一個中年男人,個子有點矮,穿著一身有些舊了的黑色棉衣和黑色布鞋,肩上背著一個沉重的大包,背影在空空的街道上顯得格外孤單和憔悴!和這一身太協搭的是,他的手上拎著一捆用報紙打包的新書,應該有點沉!所以在那簡短的兩分鐘內,一下拎著,一下放在懷里抱著,還時不時低頭看一看,也許是想到了書中的內容,也許是迫切想拆開看一看……而這一刻莫名的觸動了我,也許每個愛書之人都是這般珍視手中的書吧!
如果說還有一樣愛好能讓我們審視內心的同時又不顯得那么突兀,除了讀書,我不知道還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