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before You 觀感
《Me before you》想著想著突然很喜歡這部劇,存在多個視角去思考。本感動于威爾放手的愛,但莫名想起《觸不可及》的溫馨...
一:同情心
片中,Louisa因為愛和純真的善良當得知威爾選擇六月后安樂死時,盡自己所能去改變威爾,想激起他生活的斗志。
《觸不可及》中主人公菲利普和威爾一樣,也是全脊癱,失去了健康與快樂,深愛的妻子也隨之離去。巨大的變故讓他變得喜怒無常、性情乖戾。隨意的護工德瑞斯,沒有所謂“善良、愛心”,調侃菲利普病情,帶他做大膽、瘋狂的事情,漸漸找回菲利普生活的樂趣,改變了彼此。
片中菲利普說的一段特別震撼:
“我要的就是這點,沒有同情心。他總把電話遞給我,你知道為什么嗎?因為他忘了我不能動。”
我們正常人,眼里的傳統美德——善、憐憫、同情心,有時卻是最扎心的武器,因為提醒著他們的不同。
《Wonder》中提到一句箴言:“如果在正確和善良中做出選擇,請選擇善”。
應該選擇善,可哪種是善?對天橋乞討者給予硬幣,算善?片中德瑞斯調侃菲利普殘疾,沒有了憐憫同情心,不算善?
善,對誰而言,對誰的善?真的施善于人還只是寬慰自己。
或許,片中路易莎Louisa對于威爾生命盡力挽留,不一定是善,而放手尊重他的選擇——選擇死亡卻是善;片中對于菲利普細心對待,諸多小心嚴謹行事,不一定是善,而德瑞斯戲謔無視菲利普的疾病卻是善。因為善應該是給予別人所想要的一種尊重。
善,是對于別人的付出,以別人想得到的方式,是一種尊重。尊重別人的選擇,以別人所希望的態度,決定自己的行動。
善,或許沒有絕對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準則吧。
二. 限制 & 放手
威爾、菲利普,同樣的疾病,同樣的困境,他們都同樣改變了身邊的陪伴者,但對于生活卻有著不同的選擇: 生或死。
每種選擇都需勇氣,因為每次取舍我們都無法預知得失的各自權重。無論是威爾最終堅持的安樂死,還是菲利普依舊樂觀的生活,都值得尊重。
但充滿希望的選擇總是自己內心所期望的。值到片尾我都小小期待著威爾最終活了下來,不是糾結于圓滿結局,而是憧憬Louisa的與眾不同和他們彼此間深入靈魂的愛情~
威爾說,“你沒遇見以前的我,不知道以前的我是什么樣的”。
不禁覺得,能限制自己的或許也只有自己咯。威爾也錯過了以后的她,不知道未來的她是什么樣的。
威爾選擇對Louisa放手的愛,也選擇了對自己的限制?;蛟S是吧,畢竟,吾非Will 焉知Will之樂。
是否遺憾,對錯與否,都是個人主觀判斷,自己不相信感同身受,所以對于別人選擇應該選擇尊重噶。
片中最喜歡的臺詞:
Wear those stripy legs with pride.Knowing you still have possibilities is a luxury.
驕傲地穿上你的條紋褲襪要知道未來擁有無限可能是一種奢侈
這部片推翻我的人設,這是所謂放手滴愛吧~蠻美好。
當過去已經過去 未來還未來
生命最好的期待 這一刻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