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閱讀的重要性—給自己創造更多的機會。
每年的閱讀量可達200-300本,幾乎是每天一本的頻率
如何給自己創造更多機會:處理好職業與自我期待、組織期待的關系,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機會越大
學習新知識的基本流程:輸入——內化——輸出
輸入:開拓自己的視野和格局,改變自己的心智(三觀)
內化:如何讓信息被理解,變成知識。
輸出:驗證所學的知識有沒有用。
可以通過哪些渠道輸入來提升自己呢?
主要渠道有四個:書本(體系化程度最高,難度最大)、與人交流(有針對性,但時間金錢成本比較高)、經歷的事情(體系化程度高,但機會難得)、網絡信息(方便,碎片化程度高)
其中閱讀是重要的渠道,它可以深深的影響和幫助人進階。閱讀就是加大“信息不對稱”和“認知不對稱”,可以比別人先知道,比別人先理解,比別人先行動。
02
閱讀的問題和障礙
我們的閱讀狀態:讀不完、沒時間、記不住、用不上
閱讀的階段:
數據:指書中的文字
信息:你能從書中提煉出來的信息,例如,故事和結論
知識:通過閱讀掌握相關的技巧
技能:不斷練習把知識變成技能
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技能解決問題找到工作等
比如:《高效演講》-故事和結論-演講技巧-站到舞臺上-拿到投資
各位,你到了哪個階段?
閱讀的分類:
主食:生存閱讀主要是實用類書籍,用于提高工作和生活當中的能力
美食:思想閱讀,主要是精神層面和生活品格方面,如歷史、哲學、文學
蔬果:工具類閱讀,如《搞定》系列
甜點:休閑閱讀,如網絡小說、娛樂雜志等
不管看哪類書,主要考慮營養均衡
什么樣的書籍適合速讀:當下實用類書籍
什么是實用類書籍?一是規則說明類,有明確的說明或者行動建議,如:《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小強升職記》等;二是規則形成類,說明現象的狀態,用論證證明給你看,如《萬萬沒想到》、《失控》、《淺薄》等
閱讀的4個階段: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
03
學習的理論
大腦的三層結構
腦干:爬蟲腦,最原始的腦
邊緣腦:哺乳動物腦,充當信息過濾器,將新的信息與既有經驗進行分析比較,收集對你有用的重要的信息
大腦皮層:大腦,這是人類獨有的。
信息輸入-邊緣腦過濾-大腦皮層識別
學習時必須將新知識與既有知識網絡進行鏈接,在可以利用的時間里,以自己可以理解的程度完成閱讀;個人知識系統需要先把基礎知識建立起來,大量閱讀,就是為構建自己的磚墻,方便自己隨時替換更新。
04
快速閱讀
閱讀前的準備
一是判斷一本書能不能速讀。是否屬于實用類、結構是否清晰?僅僅是想獲取信息,達到“知道”的水平?時下暢銷或熱門,但不確定適不適合自己?
二是明確閱讀的目的。用便簽紙記錄下來貼在書上。
三是閱讀的姿勢。正襟危坐能集中注意力,最好準備好工具,如蕃茄鐘、便簽、筆、紙;躺著適合消遣類閱讀。
速讀的四個步驟:預習-掃讀-跳讀-復習
預習:封面封底-目錄-作者序言,了解書本的構成,洞悉作者的意圖、確定關鍵詞,通過預習,對整本書有一個大概的了解,講了幾個部分,分別講了什么?哪些對我比較重要。預習完,停下來判斷,能達到我的目的,繼續;不能達到我的目的,放棄。
掃讀:快速翻閱整本書,標題-粗體字-圖片-表格-陌生詞-開頭結尾。使用工具:熒光筆標注,折頁。做好標記,標記自己感興趣的地方或達到自己目的的地方或不懂的地方。
挑著讀:地圖已經有了,重點也標記了,接著用80/20法則(用20%的時間掌握80%的內容),對標記過的片段內容進行仔細閱讀。在我們可以利用的時間,以我們能夠接受的程度把這本書讀完。
復習:9小時內復習。方法一:閱讀片斷-用自己的話題重述內容-聯想以前的經驗,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嗎-得到以后怎么做的結論?方法二:用圖形化;方法三:思維導圖:蓋上書-畫出自己能回憶的部分,而不是這本書的目錄結構。
總結:預覽-掃讀-跳讀-復習,可以一遍搞定,也可以多次循環
21天,3步輕松養成閱讀習慣
第一周,每天帶本書在包里
第二周,每天隨便讀一點,找一句你覺得有價值的話,分享到群里
第三周,每天隨便讀一點,找到一句話,然后寫出你的感想,分享到群里
課程參考書單:
《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這樣讀書就夠了》、《刻意練習》、《精進》、《萬萬沒想到》、《你的知識需要管理》、《印象筆記留給你的空間》、《如何打造超級IP》、《優秀到不能被忽視》《精要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