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我在ESC-Dijon,所以放一個自己在這個學期的學習感覺,歡迎拍磚
--------------------------------------------------------------------------------------------------------------------------------------
背景是法國商校碩士grande école項目對于法國學生是三年,第一年是預科學習,國際學生是兩年,直接從M2上,每個學期分別是S1-S6,中間如果有一年GAP YEAR學制就更長了。所以S4是國際學生碩士第一年的第二個學期,課程分為creative activity-core course-excellent model,重點講Excellent model.邏輯上是挨個介紹下課然后最后是我自己的一個小總結,對前面的鋪墊不感興趣的可以直接拖到最后。
以下是我本學期的課程,總體上是符合我們學校的職業(yè)導向和學校使命“變化商業(yè)中的創(chuàng)新領導(記得大概是這個意思)”。一方面一如既往的按照商校的管理學開課,另一方面注重soft skill,加強溝通能力,公共演講等素質(zhì)。藝術課上選擇很多,學生活動很豐富。最后是excellent model,是合作伙伴的visiting professor來上課。我們學校在全法商校的總體排名上internaional level(top 10) 和 studnets satisfication(rank 3)比較拿的出手,綜排在12-17之間。安排詳細,擔當?shù)闷鹁⒔逃睦砟睿钥梢韵胂驢EC的教育質(zhì)量和其他頂尖商校高師高科的教育質(zhì)量得高到哪里去,不過和美國完全不是一個體制的(詳見法國教育體制一文)
第一周是七天的creative activity.
學校按照多樣性的原則每7人一組,主題是50年后的學校,自行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造。集體性的活動,學校的流程是在一個大教室進行活動說明,嘉賓發(fā)言(法語),所以一般這個時候國際學生屬于摸風狀態(tài),下來之后會炸鍋,抓緊法國學生的大腿。
最開始,我完全沒有明白重點,我的思路是嚴謹來分析:現(xiàn)有的教育體制建立在那些變量--變量的變化--新的結果。覺得這個是一個浩大的工程,但是和法國學生溝通不順暢,和法國學生壓根不在一個思路上,然后他們就自動屏蔽我了,全程法語,這就是法式style。我覺得有點無聊,就圖開心了,順帶去Nicola家里參加了幾次趴,一群人嗨到半夜,玩投球游戲。我們的設想從最開始的拯救地球沖上月球計劃,到瞬間轉移不用上課到最后淪陷到只有一個葡萄酒學院外加一組人的照片,畫了一點花邊,就水水的完成啦。最后的成果展示發(fā)現(xiàn)有的小組有精美的平面圖,色彩搭配都很棒,最后竟然有企業(yè)贊助獎金!!!
后續(xù)的是這個活動有一系列的問卷跟進,建立個人檔案,是一個牛津和索邦的合作項目,應該是去分析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不過對我個人來說感受就是和法國學生一起做項目一定是白天邊做邊玩,晚上繼續(xù)一起嗨,這是一個講感覺講感情的feel,不能按照美式style一上來就一板一眼講究效率,其次是最后的簡單presentation我用了法語做,事先背好的稿,算是自己的一個小進步。
藝術體育課:
選擇很多,我個人選了高爾夫,架子鼓,然后是法語課。有很多比較燒錢的課,比如馬術。也算印證精英教育吧,畢竟以后social都用得上。我高爾夫翹課太多,每次都跑很遠,冬天的時候又很冷,雖然有種“向青草更深處漫溯”的美感,和安安靜靜裝逼的既視感,但是事實證明我的體育真的不好,各種協(xié)調(diào)能力低于平均水平,我就圖開心了。架子鼓的是因為架子鼓小哥顏值太高又是音樂天才,我起了壞心,哈哈。法語課的老師是個很萌的大高個女士,雖然比我高很多,但是我每次都很喜歡逗她,經(jīng)常回答問題的時候說我自己是美少女戰(zhàn)士,最愛美少女戰(zhàn)士之歌,然后她整個人就哭笑不得,我就使勁開心。不過思維差異,我有時候不怎么跟她上,自學簡明法語,神書,適合自學。
公選課:
1. Marketing 這門課貫穿了一年,第一個學期是market analysis,這個學期是Market implementation。采用case study,邏輯上來說沒什么問題,先框架后實施。但是我會覺得如果第一個學期講完所有理論,第二個學期采用靈活學習加coaching 的方式,進行高標準的獨立分析會更有收獲。課上講邏輯,然后穿插小組作業(yè)。實施起來個人覺得質(zhì)量不高,一個原因是小組合作發(fā)揮比較好要求兩個條件水平相當各有特長,否則就會降低個人效益,只有真正深入討論的時候才會產(chǎn)生價值。對于我來說,對于這樣的課我更喜歡獨立完成,選擇一個case,完全的按照自己的理念從頭到尾分析,自然會遇見很多問題,但是這樣可以訓練獨立出活的能力,和真正的完成marketing,而不是流于presentation 和report的表面,沒有什么實際價值。到后來我自己采取的方式就是最少的時間完成小組作業(yè),更多的時間自己看報告和分析目標公司。
2. Negotiation:女教授的背景MBA,這門課會有一些小游戲讓我們自己去談判,其實挺好玩的。但是我覺得節(jié)奏有點慢,加上之前俊東師兄分享過Harvard 的談判課,所以我專注在3D Negotiation上的自學上了,這本書強烈推薦。
3. Leadership:教授背景是心理學出身,所以引入很多pgychology management,和領袖風格的形成。以前學的leadership更多是在純商業(yè)的角度講怎么去組織,怎么去激勵,在什么時候挺身而出,要不要授權之類。這次是在人性的角度,講怎樣是大家最舒服的狀態(tài),以及一些量化的方法去判斷你屬于哪種人格特質(zhì)和氣質(zhì)。鑒別你的優(yōu)勢和劣勢,你的領袖氣質(zhì)。
4. Improco: 是一些玩游戲的課,核心在于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實話來說我覺得有些幼稚無聊,但是也可能驗證我在這方面的缺陷,對情緒的體察不是細致入微,自我關注度和自我驅動比較高,還有一個原因是老師不能讓我信服。
5. Advanced english 這門課不錯,是訓練大家去組織一個研討會。準備資料,設置問題,引導觀眾,流程下來對以后做公眾演講和參會主持各種比較有幫助。
EXCELLENT MODEL:
終于寫到這里了,五門課,分別寫五位教授打動我的地方和學習上的啟發(fā),附上姓名,有興趣的自行百度或者Linkin聯(lián)系,哈哈。
1. Public finance: 屬于宏觀金融的部分,側重在稅收體制。會和Public policy結合在一起,去嚴格分析中國的運轉意義不大,主要對于西方發(fā)達資本民主國家的政策分析會有用。不過一周的課肯定是學不深入,開了一個視角。教授來自蒙彼利埃一大,谷歌之后發(fā)現(xiàn)無比厲害。有趣的地方在于很典型的法國中產(chǎn)階級女人風格(不是打標簽,就是個人感覺),說話不急不慢,穿衣永遠黑白,永遠一副take your time的表情和語速。
2. International finance: 教授來自斯洛文尼亞,盧布雅娜大學。之前在世界銀行工作,現(xiàn)在在財政部一類的,負責和世行的款項問題之類的。是一個很可愛的老頭,精力充沛,走路又輕又塊,說話抑揚頓挫,結尾的時候一定會帶一個音調(diào)上揚,很像是卡通人物。他的背景基本上是本碩博都是本國,專注在金融領域,講課很有干貨,大概就是讓人感受到專注的力量吧,他說他自己唯一的熱愛就是Finance,這是為數(shù)不多的樂趣之一。課程講了怎么制定匯率,匯率體制,變動影響。個人覺得最有用的還是視角吧,國際金融和國際貿(mào)易緊密聯(lián)系,可以選擇國家看資料去做分析。有用的網(wǎng)站還是首推IMF,每年會出一個針對某個國家的annual report。最大的收獲教授本身的學術高度和國際視野在講課的時候會非常的宏觀又深入淺出,以后會有意識的去關注不同經(jīng)濟體。
3. Principles of real estate:教授來自斯洛文尼亞的盧布雅娜大學,是最好的公立大學,經(jīng)濟學博士背景出身,是一種節(jié)奏很快非常學術導向的風格,不像商學院比較理工科,一板一眼的分析,最開始還有點不習慣,斯洛文尼亞沒有法國這種商學院,基本上都是綜合性院校,所以估計風格都偏向學術一點。課程介紹了房地產(chǎn)供需平衡和價格制定機制,以及怎么去評估一個房子的價格。最后一個比較有用,考慮到由于杠桿的因素在以及非理性因素推動,可以做類比分析和量化結合,以后看放價心里大致會有思路怎么來的,不會完全茫然。
4. Performance measurement:教授是加拿大人,但是那一口的倫敦腔真是在法國口音中鶴立雞群無比舒爽。課程屬于Management accouting范疇。上了之后對ACCOUTING的好感增加很多,意識到學好金融,更深入認識一個企業(yè)accouting 一定要掌握,。課程圍繞balanced scorecard講了很多,這是一個非常綜合的概念,其實和stretegy會很相關,在當今迅速變化的商業(yè)世界中如何從每個環(huán)節(jié)鑒別核心優(yōu)勢和差異戰(zhàn)略,如何在環(huán)節(jié)之間的聯(lián)動,不過說白了還是Finance為核心,任何的變動都反應在資本結構中。教授本身是CIMA的人,也是北美的主席,同時還是個政客,有過幾次coffee time, 感覺“人情練達”,盡管我一在的表示我對finance的熱愛,但是他能一眼看出我在sales上興趣,說了很多讓sales不僅僅是sales的東西。
5. Company valuation: 教授來自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學商學院,南美大陸最好的商學院。土生土長的南非人,看過他的簡歷,本科碩士博士都在南非,估計是以前在南非的英國白人。找了一些視頻來看,感覺南非黑人和白人之間的階級差異很大(有了解的朋友請賜教)。位置上開普敦在南方靠海,風景好治安好,同時是著名的紅酒產(chǎn)區(qū),非洲的紅酒其實也很棒 。非洲這片神奇的土地,不知道什么時候去溜達下。課程是講公司估值的幾種方法,從這個教授本身的授課水平來看他所在的院校師資確實真不錯,分析了JP MORGANE和FANG五家公司的IPO,這個需要大量的時間來自學了。
6. Doing business in North America: 是第一個以前是個足球運動員的教授,最大的特色是盡可能幫助學生同時熱衷于和學生建立聯(lián)系。MBA出身,很有MBA的風格,創(chuàng)業(yè)啊做生意啊人脈什么的,全程在講這些。他的人生哲學理念是connection creates everything. 我不完全認同不過確實覺得會收益很多,保持開放。這個屬于國際商務的范疇,給了很多如何在加拿大做生意,有用的網(wǎng)站,法律法規(guī),地區(qū)經(jīng)濟,社會風俗。按照這個邏輯可以去推導其他地區(qū),只要有耐心有時間。今天還給了全球的一些貿(mào)易情況,看到大量的資本變成數(shù)據(jù)在全球間流動,資本的力量塑造著這個世界,還挺激動的,生活在這個日新樂器的社會,保持流動看準趨勢是很重要的吧。
個人小結啦啦:
1. 課堂和個人利益的沖突:課程設置不是百分百令人滿意,最理想的教育是私人定制,但是出于資源有限性和經(jīng)濟成本以及社會總體效益的考量,不可能實現(xiàn)。同時每個人受教育有不同的目的,以及教育自身的社會功用,不能要求每個人的行為模式一致。但是也會涉及到是否傷害其他團隊成員的利益以及是否對老師足夠尊重這樣的問題,所以個人在做行為抉擇的時候會有博弈。我個人來說,目前的做法一方面去挖掘每個老師的隱形價值,去建立更多溝通和聯(lián)系,可能她的課我不是很感興趣,但是我想學的話一定有幫助我的地方。另外一方面是對于沒有達到預期的課按照平均水平完成小組作業(yè)和上課出勤,然后自己上網(wǎng)自學。對于滿意的課就不用說了,全身心沉浸其中啊。
2. 不同背景的老師風格完全不一樣,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帶給人的啟發(fā)也不一樣。保持一種聯(lián)系,去請教去溝通,不斷的去建立一種良師益友的關系紐帶,長期來看,收益應該比較大。
3. 發(fā)揮資源:雖然每個人只能選5門課,選課之前有的同學會按照考試最少給分最高這樣的標準,有些人會按照興趣愛好,有些人會選擇最有挑戰(zhàn)性,有些人會出于對教授的崇拜。在選課這件事上學校的規(guī)則和社會的規(guī)則一樣,你的需求和結果決定了你的行為。就我個人而言,標準是金融+多元。五門課上有3門是我非常喜歡的方向和很棒的教授,有兩門是我感興趣的國家(南非和斯洛文尼亞)。但是對于其他的教授我都去了解了一遍,最后還選了幾個教授發(fā)了郵件去有一個coffee time,去聊自己的困惑和聊聊他們的國家。這個感覺是比較有收獲的。
4. 同樣的課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收獲,嘗試去了解這些差異,會發(fā)現(xiàn)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每個人的人生千差白異,來源于做決定時那一點點心意的不同。毫末之差,已是千里,很多事情現(xiàn)在看不見,不久的將來,就呈現(xiàn)出面貌,這里頗有種佛家中因果的意味在。但是個體的有限性也沒法解決這個矛盾,只能走一步是一步,踐行自己的價值就可以,己所不欲和己所欲都沒法施于人。
5. 學習安排:學習的時間是固定,想學的又太多,學海無涯。法國商學院的概念比較注重實用,不是academic,每一門課都不會講的很深入很學術,有些甚至只是開了頭,更多時間在自學和通過實習來應用(我們真的是實習時間超級多)。我一個關系很好的老師和我說現(xiàn)在要學長期收益高并且以后學習機會少的東西,比如數(shù)學;其余的知識可以搭個框架,有個思維在就好慢慢補,比如法律和政治。所以有一個個人的知識結構體系應該會幫助一點。
6. 珍惜教育機會:U r lucky。來源于那個leadership的教授,起因是有一天上課人特別少,然后很生氣的和我們說“我學了十幾年,只為和你們分享一周,我活了這么多年,只為在這一周里展現(xiàn)我的故事”不知道他是有意為之來進行情緒管理還是真心,我覺得二者摻半,但是確實打動我。從那節(jié)課之后,我每天都告訴自己我很幸運,珍惜教育資源。每一段路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沒資格抱怨,占有資源又白白浪費覺得有點可恥,也希望自己的努力將來可以幫助別人。
這個學期還沒結束,接下來還有很多事情,只是短短2個月,中間還有放假,上了好多課,學的好就是機遇,自己接下來沒有繼續(xù)學習的話感覺就是打水漂了,所以說啊,學渣也不容易。
S5是specialisation, S6是exchange,所以關于教育的話還能再寫兩篇文章,接下來兩篇的大家會希望重點在哪里?我可以更多關注什么?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