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灰蒙蒙的看不清前方,看不清左右,忽然又變暗了,徹底的黑了,深處其中的那個人找不到方向,想抱頭鼠竄都不知道該逃亡何方。多么期盼有人可以給他點亮一絲光,一絲便好,讓他不至于這樣狼狽不堪,心慌意亂。他掙扎著,嘶吼著,期待著,最終被黑暗吞噬,帶走的還有那一閃而過的白色。
黑暗中掙扎莫過于同夢魘作斗爭,你拿它無可奈何,可它卻使你苦不堪言。那是一位中年男人,拖著沉重的步伐行走在客廳中,亂糟糟的頭發,粗糙的雙手,耳朵上的助聽器早已損壞,隨意的在肩膀上搭著,他的眼睛看著遠方,不知在思考什么。身為音樂家的他,命運卻使他喪失了聽覺,給這位男人蒙上了濃重的黑色。本該沉寂于黑暗中的他雙眼卻散發著炙熱的光,那份光芒讓人抬不起頭,不敢與之直視。在黑暗中一份份曠世名曲出自他手,讓我們記住了貝多芬這個名字。而說道黑暗沒有人比盲人更深有體會了。有一位大家耳熟能詳的女作家,對于自小失去視力與聽力的她,沒有什么比這更殘忍了。她無法去認知這個世界,黑暗將籠罩她一生。她的導師用自己的愛心點亮著她心中的光,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她卻直接走出房子用心來觀看這個世界,在黑暗中,她卻比他人看的清楚,更明白。她用文字向黑暗宣言,她用內心尋找微光,她用一生為我們譜寫了一個奇跡。他們的光照耀每個人,每每有人說起他們的故事,無不是眉飛色舞,似乎感同身受般,似乎如臨其境般。當時心中也是雄心萬丈,期待自己也可以一鳴驚人,與他們一起發光,發熱。因為黑暗令人畏懼,而撕裂黑暗的人令人敬畏,我們也時常幻想自己也可以是這樣的一個人,所以我們也會在生活之余,閱讀著大量的心靈雞湯,宣講著各種豪言壯志,盼望著激起自己那份心境如水的內心。怕是心中也曾一閃而過一份執著,也曾有雀雀欲試的心理,可這份心里的光還未升起便已落下了,照不亮自己內心,于是便放棄了尋找,逐漸迷失了自己。
尋找他人的光就是猶如自己長期處于黑暗中,忽然在黑暗中見到了他人的光,于是乎,拔腿就跑,不顧一切向前沖去,絲毫不管光如何來,也不管距離自己多遠,哪怕磕磕撞撞,頭破血流也不愿停下來,因為心中將他人的光當成是自己最后的希望,當光滅,希望破碎,迫不得已再繼續尋找自己那聞所未聞的光,無果,最后放棄。這就是別無選擇的決定,是來源于自己那心中深深的恐懼,不光身體外面是黑暗,就連里面也被黑暗籠罩,仿佛要將那絲光永遠的封存。所以我們要點亮的是自己心中的光,而不是一直活在對他人的憧憬與幻想中,那你要找尋的是多么廣闊的光呢?
有這樣一則文章,講述了一個小故事。一個孩子回到家,發現家里停電了,而自己的手機也沒有電了,他趴在床上很害怕。他發現床底有綠光便下去查看,那是他的一本夜光筆記本,可就是這樣微軟的光,讓他的心安靜了下來。可見在黑暗中,光亮,一絲,依然足夠。人們總會對未知帶著恐懼,因為我么無法預測將來,將來對于我們就像黑暗中行走,無法摸索,不敢前行。可你不該駐足,駐足就會被黑暗吞噬,你可以慢慢積攢你的光,發現你的光,你無需要去照亮別人那么偉大,你只需先照亮你自己,找尋到你自己的方向。我們生于黑暗,嚎啕大哭的來到這個世界,正因為我們突破了黑暗,才獲得了生命,所以我們不該沉寂于黑暗,睜開雙眼,從我們的內心還可以看到那一絲的微光。那是你的第二次生命,屬于你掙脫束縛后的生命。
可有人不解,在自己的內心深處搜尋許久,寸光不見,便想問光在何處?你是否記得曾經的鴻鵠之志,你是否記得你的熱血沸騰,你是否記得你的無所畏懼的信念?這是你光的來源,也是你生命的意義。我們在前行著,成長著,卻大多數人忘卻了自己的初心。不知道為什么做一件事,不知道初衷是什么,不知為何在奮斗,不知明天怎樣在得過且過著。在彷徨與猶豫之間徘徊,分不清究竟是應該追求自己所想要的,還是需要的,終日在煎熬中度過,在黑暗中哭泣。當然也有人在黑暗中哭泣,那是一個孩子,所有同學回家后,他需要在學校站崗,怕黑的他哭著站晚了一個小時,可他寧愿哭著站完也不愿離去,那是他的責任之光環繞在他的心間。你自己的光,只能由你來尋找,由你來點亮,那么你心中閃爍的那一絲光又是什么呢?
黑暗中,一絲白色在緩緩向外鉆出,很慢,很慢,逐漸的四周亮了起來,光芒灑在了四周,在地上映出一個人的身影,他堅定的向前走去,那是破繭成蝶后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