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好朋友,就是上次隨便一個面試都是世界500強的。其實最開始她的職業起點并不高,她最開始進入公司是從最最基礎的端茶倒水,復印,掃描開始做的,但是她勤快啊,人很開朗,別人一招呼她,她立馬就答應了,要是用現在人的眼光看,她簡直“傻”死了,真的是這樣嗎?她在復印的時候,嘴里叨咕的是和復印有關的英文單詞,掃描的時候她會看文件(這個在她們公司是允許的)了解公司,晚上回家累地半死,把《老友記》無數遍循環,就這樣,雖然一開始進去拿地是1500塊工資,走的時候也是這個數,但一共就三個月,但是她讓自己用最快的時間成長,她的直接上司離職前直接把她內推到一家500強,開始了她的職業新起點。用她的話說,年輕的時候努力一點,沒有什么,年輕就是用來嘗試和努力的。
經常看公眾號咪蒙的時候,發現她說她以前學過插畫,但是沒有什么特別的成效,但是后來自己做公眾號以后發現,幫了自己許多。不過我不覺得咪蒙是隨便成功的,在她公眾號火之前,她已經有12年從業經驗,出了4本書,寫了幾百萬的字,相比之下,我更沒有什么可以抱怨的了。
以前在大學最最瘋狂的一個學期,選了14門課,一學期大概修了30多個學分。努力就是給后面省時間,大三大四才有我的各種從容不迫。
我學過簡筆畫,因為課是晚上,我不想浪費晚上的時間,當時也覺得沒有什么,反正只要是學東西就好。但是工作很多年后,無意中領導交給我一個裝飾墻的任務,由于完成的很快也還不錯,領導看到之后說,真沒有想到你還會這個,以前我只認為你可以……,你看有時候,你不給自己設限,別人也會給你設限,覺得你不可以做這個,不可以做那個,結果其實是,你都可以做。前提是你足夠努力。
還有一種努力,我覺得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勤奮,就像有的作者在文中說的那樣,別人一周四更的時候,我一天一更,別人一天一更的時候,我爭取做到一天四更。這個我也做不到,除非放假,因為我理想的狀態是,寫作是自己的興趣,我覺得把興趣任務化就是對興趣的“傷害”,看上去,是不是很很沒有什么理由,但是我確實這樣想的。每天最開心的時刻,就是在電腦前一碼一碼地碼字的時候,現在我調節自己的方式,或者選擇休息的方式就是碼字寫文章。
最近閑來無事,在簡書上瞎逛,這里看看,那里看看,我特別喜歡看作者的簡介,會有各種各樣的介紹方法,有搞笑的,有特別認真的,也有詩情畫意的,更多的是有著各種各樣頭銜的作者們,或者說是在某一個領域成功的人。他們分享的內容有的是來自自己的各種經驗總結,有的是讀書筆記,有的是人生感悟,有的就是自己在自己所擅長的那個領域相關知識分享。無論是怎樣的人生,我終究發現努力的人生總不吃虧,也許當時投入的東西,沒有立馬顯現出來,但是過了若干日子之后,作者往往發現往日里種下的“種子”,已經不知不覺中長大,只是你在它的樹下乘涼的時候沒有發現它。什么教越努力越幸運,越努力越不吃虧?其實就是你明白自己很淺薄,自己有多差,自己要學很多東西,即使沒有天賦,也努力去嘗試。在我看來,這就是努力的人生。人生的日子這么有限,你在有限的日子里,感受了那么多,學會了那么多,讀了那么多書,感覺賺死了。
找到你最喜歡的,趕緊做起來吧,為了不吃虧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