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培養樂商,收獲幸福
中國心理學會積極心理學專委會任俊教授提出了樂商(樂觀智商)的概念,它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使自己變得更樂觀。
“樂商”是人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能力,也是一種可培養的能力。提高“樂商”對于改善當下青少年個體的心理健康狀況、提高家庭幸福指數、促進社會和諧與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樂商一般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即一個人的樂觀程度,包括人的快樂水平等。第二個層次即一個人擺脫消極事件的影響并從中獲取積極成分或力量的能力;第三個層次即影響他人并使他人變得積極達觀的能力。
如何培養學生的樂商,為他們的幸福人生奠基呢?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做起:
1.寫感恩日記:
國外一項對小學生的研究發現,讓孩子寫周記或每天記錄積極事件,可以有效增加幸福感、減輕抑郁癥狀。
學校應開設積極心理輔導課程,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如讓學生每周至少寫兩次感恩日記,或讓學生記錄每天讓自己覺得有積極意義的事件等,去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
當你學會用感恩的心去感受世界,你看到的光明肯定會比黑暗多,你收獲到的美好肯定要比磨難多。大家不妨多些知足,少些抱怨;多些豁達,少些狹隘。如此,你便能收獲更美妙的人生。
2.培養興趣愛好
良好的興趣與愛好會給你帶來無限的快樂。可以是一項體育運動,也可以是繪畫音樂等技能,或者手工制作甜品烘焙等等。當你全身心投入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專注于當下,沉浸于自己興趣之事,你會有美妙的心流產生,這心流就會讓你感覺到幸福快樂。
3.讓自己有價值
教師應多帶領學生積極投身社會實踐,通過參與公益活動、志愿服務等利他行為獲得內心的充實與快樂。積極心理學奠基人米哈里·切克森米哈賴所著的《心流》一書。生命的意義就在于我們在積極生活的狀態下,對人、做事處于一種全神貫注、忘我地投入,獲得成就感、獲得滿滿的能量,進而獲得快樂的過程。
4.加強合作交流。鼓勵孩子參與集體活動,多與他人合作和互動。讓孩子們在互動中尊重別人、學會分享、取得平衡、學會解決沖突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特別是沉迷電子產品的孩子,更是要鼓勵他們與家人和同齡人開展面對面的交流與互動,在互動中鼓勵他們分享和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
羅曼·羅蘭說:“所謂內心的快樂,是一個人過著健全的、正常的、和諧的生活所感到的快樂。”
獲得快樂的能力是一項重要的技能,對于我們的生活和發展都至關重要。希望這些方法和策略能幫助學生提升樂商,并將其應用到自己的學習生活中,讓自己每一天都快快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