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提筆寫點什么,可是具體寫些什么,卻未明確。最近恰逢孩子的四歲生日,我突然想要做一個紀念冊。整理照片時,除了記憶和情感的重現, 我還隱隱覺得,照片在對我訴說著一些什么。說了一些什么呢?似乎有一些縈繞在心頭的問題,在我看舊照片的時候,得到了一點答案,未明確,但隱約感悟到一點什么。譬如,如何理解孩子,孩子的眼光,是怎樣認識這個世界的,孩子的好奇和探索,似乎更能看透這個世界的真相。不如把這從孩子身上得到的感悟記錄下來,當作我在簡書上的開篇吧。
我很喜歡豐子愷先生的作品,尤其喜歡他畫中的家庭生活,屢次被畫面傳遞出的生活情趣所打動。他的畫就像一把神奇的鑰匙,開啟了隱秘于內心深處的記憶之門,童年小事,家人朋友,都從這門里走了出來, 對家的情感也隨之解封蘇醒。
這位大藝術家曾在他的文中說道,“所謂藝術的生活,就是把創作藝術、鑒賞藝術的態度來應用在人生,即教人在日常生活中看出藝術的情味來。” 這話聽著容易,卻是知易行難。那些忙忙碌碌的成人們,要讓他們時時時刻刻保持一顆童心,去看待這世界的可愛之處,這簡直比登天還難呢! 不過我想,忙于生活奔波的大人們, 如果想要學習藝術,從而藝術地生活,不妨從孩子這里學學,哪怕于繁忙生活中抽出一點點時間來,跟孩子一起,我便相信他會有所啟發。 我由衷相信,孩子的到來, 是來喚醒我們這種“藝術地生活”之能力的。
借用一位朋友的話。攝影不是目的,觀察和記錄才是,陪伴也是。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游山玩水,悠哉游哉,樂于山水之間也。
與萬事萬物聯接之時,物我兩忘之境。
繪畫之啟蒙。無拘束,隨時隨地,自由自在。
我不禁想,等你長大后,再看這一幅幅涂鴉,不知還記得當時畫時的感受嗎?
以上大多是葉子三歲時,我為她記錄的生活點滴。
當然,她也給我們拍了一些。
比如下面這張,就是她要求給我拍的。看她拍的照片很有趣,是從孩子的高度去看周圍,那時她還不足一米,96厘米左右 。或許正是從她的照片中,我學著跟她交流時候都盡量蹲下來。也許蹲下來去看,去聽,更容易發現世界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