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寧夏,全稱: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是中國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處在中國西部的黃河上游,東鄰陜西省,西、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西南、南部和東南部與甘肅省相連。南北相距約456公里,東西相距約250公里,總面積為6.64萬多平方千米。自治區首府銀川。
寧夏得黃河水灌溉而形成了悠久的黃河文明。早在三萬年前,寧夏就已有了人類生息的痕跡。公元1038年,黨項族的首領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歷史上是“絲綢之路”的要道,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譽。
之所以開篇先來段百科知識。因為我離開家十年在外地,遇到很多人,當介紹完我來自寧夏時,我得到的回復都另外驚訝,大多人會問我,噢寧夏啊,我知道那個地方,在甘肅是吧?還有就是對枸杞的好奇,或者說那盡管后來我每次介紹都極其隆重:我是來自塞上江南寧夏,美麗鳳城銀川,我的家鄉地處西北黃土高原,但銀川平原卻借黃河之光因而富庶,又有小上海之美譽。寧夏因回族聚居而設區自治,有著濃郁的回鄉風情文化,我家鄉有五寶,以枸杞最富盛名,稱之紅寶。歡迎有機會去寧夏做客嘗嘗我們的八寶茶,油馓子,還有灘羊肉,好好感受寧夏獨有的風土民情。盡管如此介紹,仍然有人會問噢那地方很窮吧?那你是回民了?甚至我說的很清楚了還有人對寧夏本是獨立省份級別搞不明白,還是對西北方位搞不明白,有人居然問到離云南挺近吧?天吶,是在在考我么?還是
……
我真的就這件事情很是疑惑,我們現在教育水平提高了那么多,可是大家學的都是什么?英語六級但是不知到幅員遼闊的祖國山川行政區劃。有人對美國各州及那么多NBA球隊出處及拗口的名稱倒背如流,如數家珍。但是對祖國領土卻那么模糊。我不是自夸,很多人介紹他的家鄉就一個小地級市名字,我立馬反應他是哪個省哪個方位。在外時間久了,認識人多了,有時候只聽他口音就知道他哪里人。
我們愛國,首先要知道我們的國是怎樣的一個國,不能只是整天地大物博,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等詞一帶而過,大在哪里?悠久在哪里?歷史,地理應該多去了解。不能在網絡上整天跟帖,人云亦云。
當然有人可能說了,這是少數人的現象,我想我在十年里認識的人百分八十不知道這就不是少數了。也有人可能會說你家鄉太小怪不了別人不知道。可是我覺得我家鄉雖是祖國內陸面積最小的地方,但是祖國56個民族少了那個也不行。我的家鄉雖小,也是祖國不可或缺的領土。何況這不是小的問題,不是窮的問題,就他們的回答不光是不了解我的家鄉,能把寧夏自治區歸進甘肅甚至西安足見他們對別處也是不了解的,西北會和云南聯系到一塊,足見對祖國地域分布不是明確的,窺一斑而見全豹。
寫了這么多也無他意,就是想再次說說我的家鄉。就是想就這個問題反饋導致自己的一些疑惑發表出來。希望大家能有空多看看我們的偉大祖國山川地理行政區劃,歷史人文及風土人情。不要總是崇洋媚外,或者跟風全部去學習國學的諸子經典。其實國學涵蓋面很廣,不是諸子百家文學藝術作品就是國學了,我們的國學應該包括我們的歷史,人文,地理,宗教,音樂、園林、建筑、名俗……所有文化藝術或原生態的東西的組合。這些我們的教育體系都有涵蓋,但是我們只是在教育和受教育的時候把他沒能均衡,只是一味數理化,或重點在英語,或重點在某個類別里。或者說為了應試而學習。如今國學熱,于是就開始追逐所謂的國學,去學習各種諸子百家經典。當然這些前輩留下的值得學習。但是我們應該結合自身,結合社會需求,去學習適應社會的知識,能夠有益于融入社會,有益于社會發展的方式方法去學習,不能開口閉口經典背的順溜,但是出門就迷了方向,茫然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