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讀者在后臺問:“serena,我要多努力,才能過上富二代的生活?”
我說:“要過富二代的生活,勤奮遠遠不夠。”
知乎上有類問題一直很火。如:“怎么縮短和「上流社會」的距離?”又如:“做富二代是怎樣的體驗?”
看官們對「上流社會」、「富二代」這類群體往往懷著又羨又恨的復雜情緒。
羨是羨這幫人會「投胎」,恨也是恨他們太會「投胎」。
金錢的好處眾所周知。金錢所帶來的社會資源高度集中,讓這些人擁有常人所不能及的眼光、格局、自信。
相比于他們難以復制的財富,我對他們在頂尖資源影響下形成的思維方式更感興趣。
思維方式即為考慮事情的角度和達到目標的方法。
「二代們」獨特的思維方式正是他們超越同齡人的核心競爭力
一直以來,我身邊都不乏“富二代”和“富一代”,但是在我眼里,他們身上極少有新聞里談及的浮躁和不羈,他們身上的清醒和自制更讓我折服。
一次朋友聚會,我們一群人聊到假期旅游。席間一位富二代面露羨色。說:“我這一天天的飛來飛去,一年也就過年抽空和家人吃個飯,都沒機會享受生活了!”
我說:“你也別掉錢眼里了,也該享受下生活。”
他正色對我說:“這個社會資源這么有限,我不拼命搶不就等著往下走嗎?”
守業從來就不比創業簡單,他們的父輩通過血汗廝殺打下的江山,二代們的壓力可想而知。
越是身在高處,越是知道比自己強的比自己拼命人太多了,更何況他們的競爭對手只強不弱,除了更拼命,沒有其他辦法。
至于那些只顧揮霍的二代,殘酷的社會競爭也遲早會讓他們了解何謂一步錯,步步錯。
社會階層的上升從來不是「百米賽跑」,而是「接力賽」
只有極少數極幸運和極富能力的人才能在一代內到達二代們窮盡兩代人心血攀升的社會階層。像馬云和王健林這樣的人,始終是少數。
勤奮決定了你的下限,資源決定了你的上限,而資源從來就不是唾手可得。
如果你連你自己的人生都沒有掌控力,談何影響你的后代?
如果你連你這一代都不愿努力,還有什么資格談提升階層?
什么是資源?最核心的就是金錢和權利。
要想獲得這兩樣東西,第一步就是必須完成「資本原始積累」
在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存在懷才不遇。只要你有才華,你的每一分鐘都可以變現。李笑來,吳曉波就是最好的例子,在行也是這種趨勢下的產物。
建議選擇一個有潛力的行業,成為行業專家,并利用互聯網的優勢,通過資源置換和資源整合,變現。
如果不確定什么行業有發展空間,那就去創業公司工作,找創始人和投資人聊天,看最新的商業類暢銷書和行業報告。
相信我,要不了多久,你就能確定你為之奮斗的方向。
你和「王思聰們」最大的差距就是:「王健林們」。
「思聰們」固然占盡了先天優勢,但是,這也完全不妨礙我們通過努力工作,不斷提升自己,成為「王健林們」。
而據我所知,「王健林們」可從來不會在非必要的消費上花費過多的金錢。實干、勤儉節約、十幾年如一日地認真工作,才是「富一代」的生活底色。
商業社會給我們洗腦太多,鼓吹我們超越我們的賺錢能力去消費對我們成長不那么重要的奢侈品,如burberry的大衣、Hermes鞋包。
如果你可以花費每個月生活費的50%在這類物品上,為什么不拿來投資你自己,形成良性的復利增長?!
孰輕孰重,我想,看到這的你當然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