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30日
早餐是我兒時重要的回憶。從念小學開始,每天起床時父母都還在休息,我自己洗漱完畢后,便會拿起他們提前放在客廳茶幾上的早餐錢,跑到附近的早餐店吃上一頓湯包或是燒麥。掛著腿坐在餐桌前,看著老板不斷為前來的客人從疊高高的蒸籠里取出一客又一客的點心,蒸籠里冒出的是喚醒這個城市的熱氣,也是喚醒我一天的元氣。
現在的城市生活,早已沒了老底子的味道,快節奏的城市生活,讓人們對待早餐的態度也越來越隨便。小區附近的早餐店往往是外地人來開的臨時攤位,或者就是早餐連鎖店。路人也總是隨便打包一份燒餅油條,帶上幾個包子一包豆漿,便匆匆坐車趕路。平心而論,要是有心挑選,還是能找到好味道的,但那份記憶卻很難帶的回。
我的早餐一貫比較隨性,但不算隨便。多年來丈母娘因為房屋拆遷的原因一直與我們一家同住,一日三餐她都會細心打理,包括每天的早餐。她的廚藝很好,而且我也不挑,所以她做什么我便吃什么,沒特別在乎過味道,只是覺得舒心自在。偶爾想起自己是不是應該有一些偏好時,也會告訴自己,食物大體都是這樣,吃的舒心了,一切都好。
直到3個月前,我們搬了新家,丈母娘家的拆遷也完成了,兩家之間隔了一個杭州主城區,只得分開住,我們三餐不愁的日子也結束了。
于是早上散步完,我便開始到附近的連鎖早餐店買包子和饅頭,這也幾乎是小區附近唯一的選擇。其實我談不上喜歡包子,大致是覺得它太過于粗狂,大面疙瘩加上大肉塊,少了江南那一份細膩和婉約。另外讓我一直困惑的是,杭州人總把包子叫做饅頭,肉包子叫做肉饅頭,菜包子叫做菜饅頭,乍一聽起來,包子便顯得更加“敦實”了,食欲也減了一半……好在這家店的包子品種不少,再經歷過各種嘗試后,我把選擇鎖定在“四方燒肉”和“紅糖饅頭”上,竟然慢慢變成了喜愛。
每天散步完回家,一身微汗,坐下來冥想10分鐘,讓心氣平和下來,泡上一碗永和的紅棗豆漿,打開手機播放起安靜的鋼琴曲,迎著香味開始享用美味?!八姆綗狻毙稳缙涿?,四四方方,里面嵌著精心烹制的鮮肉。和一般的包子不同,它的面粉部分不厚,發酵的松軟,讓人咀嚼起來不會有疲勞感,一口便能嘗到內嵌的肉餡;肉餡也并非普通包子的小肉團,而是有著像菜品一般烹制過的精致,這顯然應了我對細膩婉約的追求。吃完鮮咸的“四方燒肉”,喝一口香甜的紅棗豆漿,算是對接下去微甜的“紅糖饅頭”的過渡?!凹t糖饅頭”的甜有那種淡淡的,不經意的細致。雖然沒有任何餡料,卻讓人上癮,一小團一小團的撕下來,塞進嘴里,看著饅頭切面細致的紋路,品味著口腔里香甜的糯感,不知不覺間就把偌大的一個饅頭消滅殆盡。最后再將杯中的豆漿飲盡,把鮮甜都封存在口中。整個愉悅的進餐儀式便算是完成了。
回想起來,除了偶爾在海邊度假時在豪華酒店里吃brunch,已經有20多年未曾認認真真用心對待過早餐這件事了。而3個月前的搬家后,自己也開始卸下工作休整,卻讓我重拾了這份美妙的樂趣,這應該也是一種緣分吧。
想起來,生活里總有一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其實埋藏著內心里最深刻的記憶,那里有我們對自己的溫柔,有我們對這個世界最初的認識,有著這個忙碌社會浮躁表面以外的真我。而要重拾那一點,我們只有慢下來,細細體味每一個當下,等待著某一次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