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完李叫獸的痛點文案,我非常不贊同PPT中的優秀文案。我發現了一個可能被李叫獸忽略的問題。
撕逼李叫獸的觀點
撕逼問題:左一是經典文案,左二和左三是優秀的學員作業。問題是我認為左二和左三談不上優秀,甚至及格都不算。
李叫獸的觀點:基本款痛點文案特別簡單,分為兩個部分。前半部分是使用產品前哪里不對了?后半部分,使用產品后滿足了我什么需求。
我的補充觀點:痛點文案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應當同屬一個范圍、有密切的相關性,前半部分講出一個痛點事實,后半部分幫助用戶提供了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提供了更好的思路。否則就變成了尷尬的“神轉折”。
撕逼PPT中的優秀作業
文案一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是對應的,都是同屬于女生的顏值范疇。
比如:你不能改變自己的身高,但是你可以改變自己的身材。
但是,文案二和文案三的上下部分沒有緊密的關聯,我會感覺十分生硬和匪夷所思。
一年租房的錢買不了一棟房,跟我用買家庭影院有什么關聯,除了都是跟一年的消費做對比。
比如:一年去星巴克的錢可以買一個自動咖啡機,那我為什么還要去星巴克呢。。。
我來優化兩個文案
上下兩部分文案一定要在同一個范圍內,為同一個需求服務。
前半部分講出一個痛點事實,后半部分幫助用戶提供了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提供了更好的思路。用戶在這樣的邏輯里很更順。
而第二個和第三個文案,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明顯不屬于同一需求范圍,用戶并不覺得下半部分的文案就是很好的解決方案。
假如讓我來優化第二個、第三個文案。
(后半部分不變)一年看電影的錢置辦一個家庭影院。
(全部)看書我喜歡沉浸式閱讀,看電影也是一樣;一年去電影院的錢置辦一個家庭影院,在家體驗沉浸式享受。
(后半部分不變)屬于你自己的精致茶杯
(全部)A:如果我必須忍受一成不變的工作,為什么我還要忍受一成不變的水杯?優集品,用顏值水杯來裝點你的工作。
B:已經有了一個看不對眼的同事,為什么還要用一個看不對眼的水杯?換掉它。我不是水杯控,但在優集品我找到了能夠讓我心情舒暢的顏值水杯。
C:如果你無法換掉枯燥的工作,但你可以換掉low逼的水杯。上優集品,找屬于你的精致茶杯。
重新梳理痛點文案
到這里,我又把李叫獸的課重新聽了一遍,再來思考一下。
先從李叫獸的系統營銷方法論來看痛點文案的價值。
營銷本質是改變用戶的原有想法,讓情況對我們更加有利。
第一步:10種需求模板和需求自檢清單,找到產品可以去滿足用戶的某種需求。
第二步:梯子理論和用戶視角,幫助建立用戶跟產品的關聯。但是這樣的關聯都是用戶在消費了產品之后的結果,但并不是用戶購買行為的動機。從用戶視角來看,用戶很難發現自己的現狀中存在某種不合理、用戶很難去改變原有的行為習慣。
第三步:基礎痛點文案,找到用戶的痛點,去刺激用戶,激發用戶做出改變的動機、欲望。
這個三步法,我非常的認同。前兩步只是構建了營銷的右半邊(用戶在購買、使用產品之后的部分),第三步才是營銷的左半邊(刺激用戶的痛點,激發用戶的動機)。
再來看基本款痛點文案是什么:
基本款痛點文案特別簡單,分為兩個部分。
前半部分是使用產品前哪里不對了?
后半部分,使用產品后滿足了我什么需求。
在實際的使用中,后半部分的需求是已經被我們確定下來的,我們需要找的就是前半部分,用戶的現狀中存在哪些不合理。但是,我覺得在找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兩部分的關聯性,否則就會出現文案二中兩個部分沒有明顯關系的尷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