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日常飯菜,雖然登不上大雅之堂,但是農村人的家常便飯。如果將飯店比喻成大家閨秀,那么它便是小家碧玉,它們各有特色。
立春之后,大地復蘇,冰雪消融,天氣一天比一天暖和,春江水暖鴨先知,地里開始有小嫩芽露出,嫩黃的小芽像雛鳥的嘴巴,然后一天一個樣的變大變綠,麥地里一顆顆薺菜開著小白花迎風抖動。
手拿一小鏟,將其剜出抖其土,放于藍內。回家洗凈控干剁餡。在鍋內放適量花生油幾粒花椒,待花椒炸出香味,關火放涼伴肉餡包出的餃子鮮香可口。
晚飯,到地里挑一把苦菜,洗凈切碎,放鹽醋生抽香油,再拍點蒜抹撒里邊一伴。到榆樹上擼點榆錢,和玉米放一起,最后放點鹽拌一拌,將鍋燒熱,將拌好的面倒鍋里,攤薄按實,讓其中間厚邊上薄。出鍋的烀餅外焦里嫩,咸香可口,再熬一鍋棒渣粥。
摘點槐花洗凈,白面里打倆雞蛋放適量鹽,倒水伴成面糊,將一串串槐花裹上面糊,放油鍋里炸到金黃出鍋。一把嫩榆樹葉洗凈和玉米面鹽放一起,蒸出的窩頭清香可口。
夏天大量蔬菜成熟,天氣也漸漸熱了,新的小麥顆粒歸倉。頭三遍的雪花粉,是做面條最好的材料。和面時放點鹽和堿,幹出的的面條勁道有嚼勁,還有淡淡的堿香,將新磨花生醬調希放適量鹽,新摘頂花帶刺黃瓜兩根切絲,嫩豆角切段抄好,再剝幾伴新蒜用蒜臼子搗碎,搗碎后放醋稀釋,放幾滴香油。半碗面半碗菜再放點蒜汁。真是好吃不貴。
農忙季節時間緊,可以吃揪疙瘩。一個新摘的面窩瓜和一塊面。將窩瓜洗凈,切滾刀塊,鍋里放油蔥花熗鍋放鹽,將窩瓜炒香,放足夠量的水等水開了,左手拿面,右手將面揪成一個個扁疙瘩,開幾個滾,再放入點韭菜葉,點香油出鍋。黃面瓜,白疙瘩,綠韭菜顏色好看,營養豐富。既有主食又有菜,一鍋熟。既省時又省事,是夏天農民喜歡的飲食。
農村人拌餃子餡和城里不同,他們將五花肉去皮,切成小丁,鍋里油熱放姜抹肉煸炒,八成熟放入老抽,鹽,再煸炒幾下關火備用。將嫩韭菜洗凈,細細切碎,放入煸好的肉中攪拌均勻。煮熟的餃子韭菜翠綠,肉肥而不膩。
秋天新玉米下來了,貼一鍋玉米面餅子,鍋底放幾塊白薯,一鍋熟,餅子一面焦黃一面喧騰,粘粘的白薯油落滿鍋底,孩子們當糖稀吃。這樣的一鍋飯,只需配上幾棵大蔥,一碟黃醬即可。
八月十五,茄子拔秧,將上面的小茄包,摘回家洗凈,上鍋蒸熟晾涼,用兩個面板將水份擠壓出來備用,鍋里放油燒熱放姜絲蔥絲編出香味,再放入茄子翻炒,放醬油鹽繼續翻炒,出油起鍋。就窩頭吃塞肉香。
諺語:立秋后寸草秀,說的是立秋以后,再小的草也結穗打仔。這時到地里采馬齒筧,用水燙后晾干,冬天用時泡發,剁碎和肥豬油辦餡,蒸大菜餃子,別有一番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