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簡書里許多作者曾提到的一樣,每個想寫好文章的作者都會在這個過程中遭遇困境。
比如現在的我。
此刻我的腦中空無一物,寫不出任何東西,只是不知為什么,正在碼字的手指卻沒有停下。
也許我只是想發發牢騷,將最近的一些毫無意義的想法記錄下來,好證明自己正在堅持更新簡書里的文字。也許我只是借這些老實的文字來緩解我此時寫不出任何東西的尷尬,沒有什么吸引人眼球的話題,也沒有什么能讓自己洋洋灑灑寫出幾千字文章的靈感。
這實在是有些尷尬。畢竟,與簡書平臺里的眾多作者比起來,我毫不起眼,而現在,我甚至找不到下筆的素材。
作為一名文科生,我卻不得不承認,我讀的書太少了,所以我的文字無法寫得文采斐然,落筆生花。情況更壞時,對著屏幕一個小時的我仍然寫不出幾句流暢自然的句子。
我想,那可能是由于我有些過于年輕和單純了,又或許是天資太差和腦子太過愚鈍了。
不像朋友圈里的一些朋友,我并沒有許多能夠追求“詩和遠方”的機會,所以我有趣的經歷屈指可數;也并不像某些生活艱辛坎坷的人們一樣有著與眾不同的過往和堅毅的人格,所以我平凡的個性乏善可陳;更不像古今往來的許多歷史文人一樣有深厚的背景和始終如一的專注,所以我寫出的文字平平無奇。
嗯,這些可能都是我寫不出文章或寫不好文章的原因。
此時,我腦海里突然現出兒時學過的一則寓言的畫面。圖畫里,一個著古人裝扮的男人掩著耳朵伸手正在盜取掛在屋檐的鈴鐺。我有一種感覺,現在的我,就是那畫里掩耳盜鈴的人。
我不過是在為自己找理由而自欺欺人罷了。
我實在是太普通了。
普通到沒有好看的外貌,沒有出挑的身姿,沒有擅長的運動,更沒有拿的出手的才藝。
同樣,我也不懂寫作。
我只知道,我喜歡寫,就像現在的我無法確定自己在寫些什么,但這并不妨礙我寫下去。
因為不懂,所以我會害怕和懷疑。
有時亂寫一通毫無邏輯,有時記錄心情簡單隨意。于是,手機的備忘錄里不知不覺就多出了許多東西——“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我們為什么會抗拒長大”“難道愛情里的我們真的要求的太多”……這些簡短的文字雖然沒什么意義,但我卻將他們“備忘”了。我想著或許總有一天,我會想起它們,然后去寫一篇關于旅行或者愛情的文字。
我慶幸自己來到簡書。
在這里,“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百里挑一”這句話被體現的淋漓盡致。盡管這里無法尋找好看的皮囊,但卻能遇到許多有趣的靈魂。
從這些有趣的靈魂中,我不僅看到了自己,還看到了我所想不到的,我所沒有接觸過的和我所向往的。
常看到空間或朋友圈有人發了密密麻麻上千字的日志或心情語錄,有時候我也會被他們感動,但卻不會再去讀第二遍第三遍。原因之一是覺得這樣未免有窺探他人隱私之嫌,其二是認為那些文字多是他人信手寫來,或用來銘記某些難忘的經歷,或用來記錄復雜的心情,大多經不起仔細推敲。
這或許能說明為什么那些熱愛寫作的人們會選擇去一個主推寫作的平臺進行閱讀,而不愿花幾秒的時間去那些社交平臺上的文字下面留言評論。因為他們深知,文字是表達的工具,一篇好的文章,真的會產生直擊心靈的回音,是讀而不厭的。
如今,我來簡書也不過近半年的時間,寫的文章也不過十四篇,斷斷續續一萬八千多字中,有十二篇都是近一個月更新的,閱讀量和關注度可以說相當之低。有朋友問我隔了數月之久在重新回到簡書寫作的原因,那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這一個月我堅持了下來。
這或許得益于我堅持的動力——不為博取關注而來,只為保留一個與自己對話的空間,并在這個過程中日益提升自己。
但好比一門武功不會在三天兩日就練成,寫作也不會是一時三刻的功夫,要不也就不會有那么多“寫作日精進”和“日更200字”之類的寫作訓練營了。
因此,我也時常去瀏覽點贊度高的寫作指導類的文章,看的多了,也就明白想寫好一篇文章,重點不過在于“多讀”“多想”與“多寫”這六字。
讀完這六字只用到不超過六秒的時間,但要真正做到這三點卻任重道遠。盡管不知道我還能堅持寫到哪種程度,但至少,我在路上。
至此,我仍說不清自己自己在寫些什么,我只知道此刻的自己依然在寫,并且不會輕易停下寫作的步伐。
我們常常害怕自己不會寫,其實真正使人停下筆的是沒有堅持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