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信是西漢開國功臣,“漢初三杰”之一。韓信是一個比較傳奇的人物,他一個人兼任了“王侯將相”,楚漢時期的人稱他為“國士無雙”,在這些話流傳的同時,還有一句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但我覺得不應該只這樣簡單的評價他,韓信的命運卻實被蕭何抓住了一部分,但還有兩個人也掌握著韓信的命運。
? 先從蕭何講起,成在蕭何手中指的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這一歷史典故。韓信經蕭何舉薦被劉邦任為大將軍,其實最初韓信逃到漢中投靠劉邦之時并未受到重用,劉邦看韓信千里迢迢來投靠他覺得十分不易,于是就封了個管糧倉的小吏給韓信,因韓信在軍界從未立過戰績,所以一直沒有受到劉邦的重用。一天晚上正值明月當空,韓信心灰意冷準備離開漢營,正巧被蕭何知道了,于是蕭何騎馬就去追韓信,費了好大力氣才追回韓信,此典例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蕭何月下追韓信”。后經蕭何拼命舉薦,劉邦才答應與韓信見面,他們二人暢談一番后,劉邦便認定韓信就是他最理想的大將。沒過幾日,劉邦建了一個高大的拜將臺,正式封韓信為漢軍大將。而后韓信百戰百勝,攻城略地,最終在九里山設下十面埋伏,使西楚霸王項羽挫敗于垓下,項羽敗至烏江自刎。
? 雖然經過蕭何舉薦后韓信受到重用,而且生涯中從未有過敗績,但這樣的韓信也最后毀在了蕭何手中。當時劉邦先是生擒了韓信,韓信為此發出感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劉邦把他押回京城后,又說他功高無罪,于是把他赦免,但貶為淮陰侯。韓信經過這次打擊后對劉邦心存不滿之情,所以私下趙國相陳稀相約,讓陳郗在北方起事,韓信在長安響應。高祖十年,陳稀果然舉兵叛亂,劉邦親自帶兵平息叛亂,韓信見劉邦一走,便馬上準備在長安舉事。可惜不小心走漏了風聲,傳到了呂后耳中。呂后和蕭何一同商議,最后由蕭何請韓信入宮,除掉了韓信。
? 如果是蕭何成就了一身才華的韓信,那么漂母就是在韓信衰弱時期成就了他。少時的韓信既不會做生意,又沒什么手藝,所以只好寄人籬下,在別人家里吃閑飯,時間長了周圍的人都討厭他,給他臉色看。他只好選擇到淮陰城旁的河邊釣魚來維持生計。一次在他釣魚的時候,在河邊遇到了一位洗衣服的老母,老母見他可憐,就把自己的煩給了韓信,就這樣這位“漂母”在河邊洗了數十天衣服,給韓信帶了數十天的飯菜。韓信對漂母說:“吾必有以重報母。”但漂母卻說:“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即使漂母并沒有預料到韓信的才能,但她在韓信貧困潦倒的時候救了他一命,也可以說是韓信的一部分命運了。
? 第三個人估計大家都能想到,就是呂雉,也就是當時的“呂后”。呂后就是“終結者”,親手把四處征戰,從未失敗的一名大將葬送了。到這里韓信的壽命就用盡了。
? 可見不僅僅蕭何一人掌握了韓信的命運,漂母和呂后也都掌握了韓信的生殺大權。也就恰好是那句“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