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趁淘淘睡著的間隙,追了幾集韓劇《我親愛的朋友們》。與美女帥哥云集的主流韓國偶像劇不同,該劇講述的是幾位年過60歲老太太的老年生活。一般這種電視劇,容易陷入雞毛碎皮、拖沓的劇情,讓人心生厭煩。奇怪的是,我看了一集,居然陷進去了。細想,可能是因為它足夠真實,它用細節真實地展示了老年生活所面臨的處境,既不夸大、也不瑣碎拖沓,就那樣原原本本地展示出來。吸引我們的還有幾個老太太之間的情誼,以及彼此之間的坦誠,有問題、有想法當面說出來,這與我們中國含蓄、委婉的文化很不一樣。她們并非千人一面的老太太,她們各自面臨著不同的生活難題,用自己的姿態去擁抱生活。我喜愛她們所展現出來的個人特點。
晶雅:積極、樂觀的老太太。年輕時熬過了惡毒婆婆的刁難、伺候八個小叔子長大成家,晚年還要伺候挑剔、自私的老公,努力掙錢供養躺在療養院的母親。在默默忍受的同時,她的內心一直充滿著期待。新婚時丈夫答應過會帶著她環球旅行,這一承諾支撐著她笑呵呵地度過了漫長的艱難歲月。直到母親去世、大女兒離婚,又發現丈夫從未想要兌現諾言時,她恍然醒悟,不顧所有人的反對,毅然離婚開啟了獨居生活。我想,在漫長的三十年婚姻生活里,難道她沒有看清楚過丈夫的嘴臉?難道她絲毫沒有懷疑過丈夫諾言的真實性?或者,她早已有所察覺,只是在用阿Q精神麻痹自己,寧愿自欺欺人地相信丈夫的諾言,至少這樣生活還有盼頭。至親之人離世的悲傷,丈夫把所有積蓄送給八個弟弟的事實刺痛了她,讓她再也無法自我欺騙,走上了追求自由生活之路。最終,她的行為促使了丈夫自我反思,丈夫要回了錢,對她的態度改變了很多,也兌現了諾言。結局看似圓滿,可她丈夫的醒悟是否來得太晚些了,他們浪費了那么多大好的時光。如果在公婆過世之時或結婚初期,晶雅就開始覺醒反抗,丈夫的改變會不會更早些?也許大女兒被家暴的悲劇就能避免?或者,為了避免這部電視劇太過悲情,編劇改寫成了美滿的大結局。畢竟,在真實的生活中,一個這樣自私、勢力、甚至道德有點問題的人(公交車上因為獨臂女孩沒給他讓座而破口大罵)是很難察覺到自己的問題,年輕的時候沒有改變,年紀大了就更難。正如晶雅的老公石均所說,“無知的人不知道自己在作惡,所以他們的惡無法計算。”反觀晶雅,也許她原生家庭里的母親就是逆來順受地過了一輩子,她從小耳濡目染,以為身為女子,命該如此。當大女兒遭遇家暴時,她也勸其忍耐。好在劇情最后打破了這種循環,大女兒和晶雅的女性意識開始覺醒,選擇離婚,割斷了代際傳播。
蘭熙:果敢、堅強的女性。為了養活老年癡呆的父母、殘疾的弟弟,經營著一家小面館,以一己之力抗下了家庭的重任。她處理事情堅決果斷,一副風風火火、萬事不怕的樣子。若有肩膀可依靠,誰愿意當女漢子。我欣賞她的堅韌和擔當,卻惋惜她把自己困在丈夫的背叛中走不出來。她忍住心中的惡心、憤恨不與丈夫離婚,把矛頭對準閨蜜,怨恨最好的閨蜜英媛在丈夫出軌之初不告訴自己實情,與其斷絕來往,直至丈夫去世10年后都沒和閨蜜和解。自從看到丈夫出軌的那一天,她的幸福坍塌了,拿不起也放不下,把那一幕刻在腦海里幾十年,恨了幾十年。細想,她之所以不跟那個早已不愛了的丈夫離婚,也是受了家庭的影響。她的父親不斷地出軌和家暴母親,母親默默忍受了一輩子。她有勇氣帶著年幼的女兒自殺,卻沒有勇氣離婚開始新的生活。
從晶雅和蘭熙的婚姻生活,可以窺見韓國傳統文化中的重男輕女和男權主義思想。在這樣的大環境里,女性嫁了人就該侍奉公婆、順從丈夫,哪怕丈夫出軌、家暴,哪怕不愛了,也要從一而終。我想,這大概是晶雅和蘭熙對自己的婚姻生活無能為力的原因,所有人教她們忍受,沒有人告訴她們應該反抗,應該用行動改變現狀。所以,韓國偶像劇的長腿歐巴大行其道,暖暖的、霸道、毫無道理地寵愛著女生,滿足了很多韓國女孩的幻想。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就越渴望通過電視劇滿足幻想。
忠楠:是幾位老太太中過得最為灑脫的,她選擇了終身不嫁。在那樣的年代里,她用不婚表達了對世俗的不滿和抗爭。對于知識和文化的渴求使得她以60好幾的高齡還在參加考試,使得她與一些貧窮的知識份子結交,盡管那些人并不真正地尊重她。
死亡、殘疾、老年癡呆、癌癥、孤獨、被子女嫌棄,這部電視劇把老年人可能遇到的問題赤裸裸地擺出來。困難不會自動消失,癌癥也不一定能治好,但是生活還要繼續。劇中的老太太們相互攙扶著,度過一個個難關。通過電視劇反觀自己,希望我自己多運動,年老了仍能保持較好的身體狀況;希望我多讀書,多思考,遇事有辦法,實在無能為力就懂得接受和放手,少一些執念。沒有完美的生活,也沒有完美的人,我們這一輩子都會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多時候,我們無意識地重復著上一代的生活方式。讀書是能減少原生家庭負面影響的最好途徑之一。通過讀書,才能察覺我們奉為至寶的原則、信條不一定正確;通過讀書,才會發現還可以選擇不同的生活方式;通過讀書,打開了通向世界的大門,看到參差多彩的風景,人生才有無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