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下午,跟縣委縣政府派駐華山第一書記戴局長一起走訪貧困戶。根據走訪情況,現將需要救助的家庭及學生相關信息匯報如下(孩子的名字全部使用化名):
1號家庭:滿意,男,11歲,蔣樓小學四年級學生。父母均在外地打工創業,孩子跟爺爺奶奶生活。家境還可以,不需救助,孩子需要精神關愛和成長教育。
2號家庭:崔婷,女,十歲,蔣樓小學三年級學生,身高150,穿36鞋碼。弟弟崔旺,八歲,蔣樓小學一年級學生,身高130,穿32鞋碼。崔婷母親出走多年,父親在外打工幾年未回,姐弟倆跟奶奶一起相依為命。祖孫三人居住在一間只有十幾平米的小平房內,擠在一張床上休息。由于房間太小,孩子放學后只能在院子里寫作業。
救助方案:需買衣服,救助金以及后期持續跟蹤救助。
我們去的時候,弟弟正嫌熱光著膀子,看到我們趕緊穿起了衣服。
我們在院子里跟奶奶了解情況,小崔婷一直在旁邊的小桌上寫作業,很認真,字也很工整。難忘這孩子不符合她年齡的憂郁眼神。
3號家庭:朱小義,男,12歲,蔣樓小學五年級學生,身高152,穿39鞋碼。妹妹朱小佳,9歲,三年級學生,身高145,鞋碼36。姐弟倆成績優秀,在學校都是班干部。幾年前,母親離婚出走,父親在外打工,不常回家。目前,姐弟倆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救助方案:買衣服鞋子、救助金,后期持續跟蹤救助。
滿墻的獎狀讓我們看到了這個不幸家庭的希望!
4號家庭:圓圓,男,4歲,幼兒小班,弟弟壯壯2歲。父親殘疾,母親精神病。家中缺乏勞動力,生活特別困難。
救助方案:救助金另根據實際情況向政府申請低保等政策支持。
5號家庭:張會,女,14歲,華山初中二年級學生。弟弟張佳,11歲,華山中心小學五年級學生,身高157。
姐弟倆母親去世,爺爺坐牢,父親神經不太正常,在外打一些零工,姐弟倆跟奶奶相依為命。
救助方案:買衣服、救助金,后期持續跟蹤救助。
在這家我們看到了做飯燒火用的風箱。
在我們救助范圍的這些家庭,一方面是貧困所致,另一方面也因精神方面的重壓,多數家庭的家長都是愁容滿面,家里幾乎無一例外都是臟亂差。不難想象,孩子生活在這種環境下會對他們有怎樣的影響。
這讓我想起宋樓一家貧困家庭那簡樸的家具陳設、干凈的院落和廚房。還有歡口的寧寧和她媽媽的知足與感恩。這樣的家庭雖然暫時很困難,但充滿了希望,他們的持家理念終會帶他們的家庭走向光明。
于老師經常在家長課堂上說:“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我們通過幫扶、影響,讓這個家庭看到希望,樹起精、氣、神,把貧困家庭的孩子培養出來,教育他們成才、成人,惟有教育才能使他們徹底遠離貧困,改變命運!救助一定是精神+物資雙管齊下,方算是真正的扶貧。
今天的跟蹤走訪驚訝于”第一書記”對各村情況的掌握了解,我們走過的幾個村,很多村民都主動跟第一書記打招呼,非常熟絡,第一書記向我們介紹各村的特點和具體情況也是如數家珍娓娓道來。敬佩于她的敬業精神與踏實作風!在此,向接地氣、真干事、解民憂、幫民富的“第一書記”、咱們統計局的戴局長致敬點贊!
2017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