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一晃一個月的時間就過去了,聽書稿訓練營也已接近尾聲。這個月雖然因為疫情被隔離在家,卻也因此過得忙碌而充實。回想2月份開營時給自己定下的目標,發現基本完成任務,心里略略感到一絲安慰。畢竟在定目標的時候,對自己是持懷疑態度的,深刻擔憂自己會搞砸。
一個月下來,跟著課程的節奏一步步向前,感覺收獲頗豐。
(一)在讀書方面邁出了一大步。
選書方法:平臺給出的書單相當豐富,短時間內要在長串清單中選出一本還是挺傷腦筋的。我首先根據書籍類別和書名做了第一次篩選。然后將篩選出的書目拿到當當、微信讀書等平臺進行查詢。利用王者速讀法的部分方法,通過看書籍封面、目錄、序言、結語或者前面一兩章等內容,迅速了解書籍內容,很快確定了寫作聽書稿的書籍。感覺學習到的王者速讀法在選擇書籍方面非常實用。
讀書方法:第一遍看書一定要一口氣看下去,而不要在意細節。初次寫聽書稿,我選擇的是一本紀實文學類的書籍,大約52萬字,以時間和城市為坐標,不斷在不同的人物和事件當中切換。最初的幾天看得很吃力,因為時間、地點、人物太多,感覺看著看著就茫然了。總是要倒回去看前面講了些什么,這樣進度非常慢。后來改變了方法,一直埋頭看下去,而不在乎是否記得前面的內容。這樣看下來雖然細節全然不記得,但是很快把握住了全書的脈絡。等到開始看第二遍時,發現其實頭腦對所有的人物、事件都有相當的印象,并且能夠根據已經掌握的主脈絡將各種細節填補進去。這樣對全書的印象就徹底完整了。我相信這一點發現對提升閱讀效率和增加對書的理解能力會帶來極大的幫助。
(二)寫作方面的進步:
按時完成交稿任務是第一目標。因為參加一月的零基礎訓練營發現自己寫作速度很慢,有時還會超時才能完成作業。所以在聽書稿課程之初就給自己提出要求必須提前完成任務。因為有了緊迫性,所以終于比交稿日提前兩天完成了寫作。當時的感覺是無比輕松。
最后從文章內容來看,通過老師的點評和自己的反復修改,文章整體應該是符合聽書稿基本要求的。通過學習對聽書稿寫作有了比較具體清晰的認識,對寫作方法、要領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雖然目前還不知道是否過稿,但相比課程開始前,對自己的信心已經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相信只要堅持,就一定能夠看到成績。
前面總結了收獲,下面再總結一下自己的問題:
(一)寫作習慣的問題:
我的寫作速度非常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喜歡邊寫邊回頭看。每寫幾句就自動倒回去看,而且還是反復看。看過以后忍不住就開始修改,有時候是字詞,有時候是句子,有時候甚至是段落結構。雖然這樣還是能完成任務,但是過程非常痛苦,尤其在開始階段,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看到一點成果。
過去形成的不良習慣,改變起來或許有些困難。前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人就應該支配習慣,而決不能讓習慣支配自我。”所以既然意識到問題就一定時刻提醒自己,謹記老師一直強調“先完成再完美”的方法,通過刻意練習去改變它。
(二)輸入積累過少的問題:
寫作效率低的另一個原因在于以前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自從學校畢業以后很少再拿起書本認真閱讀。寫作是一個對外輸出自己的知識、思想、理念的過程,沒有一定的輸入和較長時間的積累,自己都感到很匱乏,又何來內容輸出呢?“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看來要想做好寫作這門學問,首先得走好閱讀這條路。
在《朗讀手冊》這本書中,作者這樣總結閱讀:你讀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歡讀,就讀得越多。你讀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聰明。可見閱讀真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才能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所以,在成為一個優秀的寫作者之前,唯有靜下心來認真讀書和思考才是正道。
30天的課程很快就結束了,學習寫作的道路卻才剛剛起步。雖有萬事開頭難一說,但長久地堅持更是不易。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