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這個詞看起來太沉重,很多人避而遠(yuǎn)之,以為不去解似乎就無需懂,由此自然好像就和自己杳無關(guān)聯(lián)。然而,于我這個詞卻如影隨形,讓我避無可避。曾經(jīng)我一度以為是自己不夠沉著,不夠堅定,所以才會被這樣的“孤獨感”魅惑,用好友的話說,是寂寞空虛。就其根本原因暫且不說,但我承認(rèn)內(nèi)心的空虛感確實曾讓我倍感孤獨。所以那時候瘋狂的想要找一個知冷知熱的男朋友,陪自己隨時聊天,約會,看星星看日出·······
結(jié)果是當(dāng)我陷入那段感情的沼澤時,這樣的孤獨感更加強烈,甚至幾乎無處可說。明明在有很多人的屋子里,可心里就是覺得空落落的,覺得沒有人是屬于你的,沒有時間是屬于你的,更沒有空間屬于你,那都是人家的,絕對不可以隨意驚擾;于是我便想一個人躲起來,在誰都不曾注意到我的時候藏在一個誰也找不到的地方或者是陌生人遍及的地方,然后悄悄地思索或靜靜的偷窺眼前的人們和故事······
這種時候有很多,有時發(fā)生的頻率還很高,幾乎是一周好多次。開始我一度不以為意,總想著大概是平時的某些小事讓我不順心了,有些小情緒就會這樣。漸漸的這種時候多了,我便開始懷疑自己,我能夠深深感受到心底的那種抓耳撓腮的無力感和空虛感。慢慢的,我想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就是孤獨吧。只是我發(fā)現(xiàn)他是帶著使命來的,而那使命就是逼迫我去尋覓,去找尋靈魂的存放點,大概是像肉體找到魂魄一般,孤獨也需要存放的載體。如此,不知身邊的別人是否也會偶爾如此。缺乏安全感,找不到可以歸屬的地方。無論是家或是哪里,總是呆不住,想要一個人呆著,卻又害怕沒有人可以理解自己,如此矛盾著,孤獨著。然而我總是不敢問出來,不敢說“你會不會經(jīng)常感覺無所適從,感覺孤獨?”為什么呢。因為會有人這樣回答你,“你看你這是寂寞空虛了,想男(女)朋友了吧!”接著會是大家一陣很默契的淺笑,眼神還怪怪的看著你。不敢跟親人說,不敢跟朋友說,更不敢跟陌生人說,害怕被誤會這只是拙劣的搭訕。因此我只能藏在心底,然后獨自享受這種“折磨”。盡管這個時候我很不想看書,但我還是去努力的讀,看一個故事,讀一首詩;實在不行我就去外面走走,或者做做運動,打籃球、乒乓球,總之盡可能的隱藏“他”。讓所有人看不出來,包括自己。
只是,他一直在,在心底。不說話,不表現(xiàn),然后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與你對話。問你連自己也不曉得的問題,深奧的生活哲理;問你隱藏在心中最隱秘的地方的那段過去你是否已忘卻;又或者和你探討未來的路要怎樣走;還有種種你無法回答或者不愿回答的問題·····如此一來,夢已經(jīng)飄進(jìn)了別人的睡眠,你只能不斷和這個看不見的“鬼魅”斡旋,直至睡神來襲。
有時仔細(xì)想想到底是什么原因給我這樣的苦痛呢?或者也算不得苦痛。畢竟在這種狀態(tài)中,我感覺我漸漸認(rèn)識了自己;漸漸在明白自己所渴望的東西是什么;也漸漸在人生之路上探尋到了點點想法。如此,便可能是某位作家談到過的“享受孤獨”了吧!
而今,提出來竟感覺瞬時心里敞亮了很多。瞬時覺得“孤獨”其實也是幸福,我愿大家都能在自己的“孤獨”中品味到屬于自己的“快感”,且于漫漫生活中找尋回自己的那份“獨”,完整自己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