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便表現出一點和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不愿與他人同吃同一袋零食,然而,我很愿意將零食分成兩份,哪怕我的那一份少一些也沒關系,然后我們可以各自吃著各自的那一份。
小時候,我以為這是因為我喜歡那種“只屬于我”的感覺,其實不是。
上學的時候,住得近的女同學之間喜歡結伴一起上學放學,每次臨走前還會說“明天上學來叫我”,這逐漸成為女生們之間的約定,但我從來不與人許下這種約定,每次都以各種理由推脫,所以,上學放學的路上,我總是獨來獨往。同樣,我無法接受朋友對我說“除了我之外,你不許和別人玩得好”或者“我不喜歡她,你不要和她玩”這種要求。
那時候,我以為這是因為我很獨立,其實不是。
《小王子》里,反復提到關于“馴養”的話題,我們存活于這個世界上,與他人發生了聯結,從此他就和千千萬萬的人都不一樣,成了宇宙中獨一無二的存在,所以失去他你會哭,會感到難過。
而我,或許是個從不愿意被馴養的孩子。從不愿與他人產生聯結的孩子。
我們不得不承認,任何一種親密關系,本質上都是一種綁架。
我更希望我是來去自由的,離去或者歸來都不用與任何人交代的,我可以去做任何自己認為是對的事,不受任何情感的干擾,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完全忠于我自己。我希望,上學放學的路上我想走哪條路就走哪條路,想蹲在路邊看多久的野花就能看多久。我希望,我覺得誰有趣就可以和誰玩,不用考慮別人是否喜歡。我希望,我可以自己決定何時談戀愛。何時組建家庭,去哪一座城市定居,不用考慮父母和親戚們的看法。我希望,我是健康還是生病,都不需要任何人擔心,我不需要為了誰而照顧好自己。我希望我只對我自己負責。
可是人作為社會性動物,無法避免地與他人產生聯結,親情愛情友情,每一樣都美好,但每一樣都是一種甜蜜的負擔。
我經常想,拋棄所有的一切,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誰都不認識的地方,任何人都捆綁不了我,任何情感都無法約束我,做一棵沒有來歷也沒有歸途的野草。除了我自己我什么都不用管,不用討好,不用和誰擁抱,不用擁有任何人世間的情感,也不需要服下那些傷害人的毒藥。
記得《瑯琊榜》中,蕭景睿打算去往南楚,梅長蘇在亭子里為他送行,梅長蘇表示對 景睿 的抱歉,景睿說,
“你取了你認為重要的東西,舍棄了我,這只是你的選擇而已。若是我沒有被選擇就心生怨恨,那這世間豈不是有太多不可原諒之處。畢竟,誰都沒有責任要以我為先,以我為重,無論我如何希望也無法強求。而我之所以這么待你,是因為我愿意,若能以此換回同樣的真心,那固然可喜,若是沒有,我也沒什么好后悔的。”
這或許就是感情里最理想的,“我是愛你的,而你是自由的。”
然而,這種自由只存在于理想主義之中。凡有情感,必是牽絆,人生無處不牢獄。過分地貪戀自由,只怕會孤獨終老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