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這是很多人對沃倫巴菲特的尊稱。1965年,巴菲特成為伯克希爾·哈撒韋控股股東,那時公司股價僅19美元/股,而截至2017年5月5日,這只股票的價格高達25萬美元/股,全球最貴。2017年5月6日是第52屆巴菲特股東大會,這可能是87歲高齡巴菲特最后一次出席股東大會。不只美國,國內媒體也在鋪天蓋地報道,刷新聞時我順便看了下HBO拍攝的紀錄片《成為沃倫.巴菲特》。
我頗喜歡HBO的這期紀錄片,因為里面大多數是巴菲特的自述。許多紀錄片或者傳記,都來自于別人對某個人物的評價,難免會加入自己的理解,因此講述可能會與事實存在偏差。《成為沃倫.巴菲特》中,巴菲特親口講述了自己的童年,父母、妻子、職業、投資原則,讓我們放心地去了解真正的巴菲特。
關于巴菲特的這部紀錄片,也有人寫過相關的文章,其中有些為了博眼球只講述了巴菲特與兩女一起生活、生活無法自理等無聊內容。如果你從頭到尾看完這部長達88分鐘的紀錄片,你就能夠了解這些文章純粹是在嘩眾取寵。我是晚上看的,看完竟然失眠了。這部紀錄片不僅講述了巴菲特之所以能成為股神的特質,也折射出許多人生哲理,或許我的失眠之處在于沒有將這些及時寫出來。今晚趕緊一寫為快。
巴菲特之所以成為巴菲特,與他的五大特質密不可分:專注、耐心、閱讀、自信、自愛。這些是成為投資大師不可或缺的品質。
專注:
巴菲特說:“在我見到比爾蓋茨不久,比爾的父親讓我們每個人在一張紙上寫下對我們幫助最大的一個詞。比爾和我不約而同地都寫下了【Focus(專注)】這個詞。專注是我人格中最為強大的一部分。如果我對什么有興趣,我就會真正的感興趣。如果我對一個新主題感興趣,我就會想要進行有關的閱讀,我想要討論他,想要見參與其中的人。”
雖然專注使得巴菲特一生只會做投資這一件事,以至于他連自己臥室墻壁的顏色都不知道。這不是我們討論的重點,重點是巴菲特這種品質很值得學習。
假如我們問自己:“你對金錢感興趣嗎?”
“是的,所以我去炒股賺錢。”
接著問:“那么你閱讀了多少與股票相關的書籍?有多少時間在研究股市?與多少富有經驗的炒股人士交流學習?”
我們能否理直氣壯地回答這個問題呢?
閱讀:
巴菲特的父親是一名股票交易員,巴菲特說:“我讀的第一本有關投資的書是在父親的辦公室里,很快我就讀完了他辦公室里所有的書,有的書不止讀了一次。”
閱讀對巴菲特影響重大,通過長期堅持閱讀,巴菲特學到了投資知識,也改變了人生軌跡。
巴菲特曾經申請哈佛商學院,面試了十分鐘后,考官對他說:“忘了吧,你沒有被哈佛錄取。”然而在那年夏天,他看哥倫比亞大學目錄,看到教書老師的名錄,一位是格雷厄姆,另一位是多德,這兩位的書他都讀過。所以他在八月中給多德寫信:“親愛的多德教授,我以為你們已經去世,但我發現現在你們還活著,在哥倫比亞大學教書,我真的很想來。”然后巴菲特就被錄取了。
進入哥大,他的老師,《聰明的投資者》作者,聲名赫赫的格雷厄姆教授,創造了價值投資,對他的投資理念影響深遠。可以說,格雷厄姆塑造了他的職業生涯。巴菲特投資有兩條原則:規則一,不要賠錢;規則二,不要忘記規則一。這兩個原則就是從格雷厄姆那里學到的。
即便現在87歲高齡,巴菲特還是堅持閱讀,他說:“我喜歡安靜,我在辦公室里會關門,因為我不想聽到任何人在外面說話。我每天仍然用五到六個小時讀書。”
耐心:
在股東大會召開之際,國內媒體采訪了巴菲特的5個鄰居,讓他們談論對于巴菲特的看法。其中有一個建筑師Bill說道:“我覺得巴菲特是一個很保守的投資者,一個長期投資者,他是奧馬哈的典型人物。我們(奧馬哈人)很保守、耐心,并且愿意長時間做艱難的事情而不要求快速回報。”這句話一語中的。
正如巴菲特說:“投資的技巧就是坐在那里觀察球場,等待那個在你最佳擊球區域的球。人們喊,揮棒啊,你傻了!忽略他們。在股市中有讓人頻繁進行操作的誘惑,僅僅是因為他們太容易改變。若干年后,你會開發出一種過濾器。我明白我所在的能力圈,所以我就待在那個圈子里,我不擔心圈子之外的事情。明確你玩的是什么,你在哪里有優勢非常重要。”
大多數人在炒股時喜歡博運氣,頻繁地高拋低吸,賺取蠅頭小利。然而大多數情況是,小小的誘惑使我們無視風險,最終釀成大錯。即便是風險較低的基金定投也如此,遇上大跌要么慌忙贖回保住小利,要么割肉,要么拼命加倉。殊不知,耐心才是獲得豐厚回報的法寶。密切關注市場固然是必須,然而不輕易出手,一出手必快準狠。就好比巴菲特與人打牌,一定剔除運氣成分,耐心分析諸人手上所拿何牌,待盤算清楚該出牌時才出牌。
自信:
自信的另外一個代名詞是獨立思考。巴菲特的這個特質來自于父親對他影響,巴菲特說:“父親根本就不在乎錢,也不在乎別人如何看待你,你知道為什么要做你正在做的事情,就足夠了。”
巴菲特還是一個毛頭小子的時候,跟姐姐一起玩游戲,對她說:“我要在30歲之前成為一名百萬富翁”。姐姐覺得很不可思議,因為這超出了他家所經歷的。
股市也不乏相信自己的例子。比如我們買完一支股票后立馬對她信心百倍,相信她能夠為我們帶來超額收益。不然為什么股市一路狂跌,明明回天乏術,我們還不肯割肉離場呢?
我們的自信與巴菲特的自信有所不同,這個不同點在于相信自己的原因。
股市中盲目自信來自于人性、博運氣這些飄忽不定的因素,然而巴菲特自信的基礎是客觀數據、詳盡分析與深入洞察,所以他能夠獨立思考,過濾掉那些嘈雜的聲音,按照自己的節奏前進。
自愛:
自愛的意思是善待自己的生命。巴菲特對他的學生說:“我讓你們選你們想要的車,選出來什么顏色,弄好了明天就送到你家。不過,這是你一生中你能獲得的唯一一輛車。你也很喜歡他,你要做什么?你要去好好愛護她,當然你不會在你一生中只擁有一輛車。但你只有一個身體和一個大腦。身體和大腦,現在感覺良好。但他要跟你一輩子。”
巴菲特現在已經87歲。采訪者問巴菲特:“你畏懼死亡嗎?”巴菲特答:“不,我有極佳的一生,他終究會發生,我不知道,死后會發生什么。我是不可知論者,他可能會非常有趣,可能無趣,我們會發現的。但在身體上我已經沒有什么價值了,我僅剩一點殘值,他真的沒什么用了,但他不妨礙我工,不妨礙我快樂,不妨礙我思考。我不感覺我對生活的享受和熱愛有任何的減少。事實上,在某種意義上,我所處的游戲正變得越來越有趣,我是富有競爭的游戲,很大一場游戲,我很享受這場游戲。”
為什么說自愛也是一項重要特質?愛惜身體,使我們擁有清晰的頭腦,健康的活力來應對紛繁復雜的投資環境。從某種意義上說,生命的長度決定了財富的大小。愛因斯坦說:復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跡。復利的形成,需要時間來承載。
專注、閱讀、耐心、自信與自愛這五大特質相輔相成。因為專注于投資,才能堅持閱讀相關書籍,武裝了大腦,鍛煉了意志,才能做到心如止水,耐心等待機會到來,對每一次出手都自信滿滿,而自愛使得整個過程得以循環往復。
做到以上五點,也許我們成為不了巴菲特,但至少向巴菲特更靠攏一點了罷。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系作者授權,違者必究。微信公眾號:小妞看大世界(ID:jnzxiaon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