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實質訓練說”向“形式訓練說”的回歸:新形式訓練說
形式訓練說主張:教育的目標不在于習得實質性的知識內容,而在于形式地訓練心智能力,強調在一種領域中訓練所獲得的能力能夠遷移到其他領域。
實質訓練說有兩層含義:一是運用活動分析法和社會功能法等選擇教材,使兒童習得對長大后有用的知識和經驗;二是豐富和深化兒童在目前的生活環境中業已獲得的經驗,以求得成長。
新形式訓練說:實質訓練與形式訓練的揚棄與統一。
尋求這種統一和揚棄,可以使得學生在習得各門基礎學科的基本內容的過程中,同時也訓練思維、判斷、問題解決等等的能力,從而能夠在實際的生活情境中形成有效的智力與知性。
二、從科學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歸:直接體驗說。
人性中心課程不僅重視“智慧的卓越”,更重視兒童動機、興趣、共鳴等情意側面的發展,旨在培養完整的人。基本原則是認知與情意的統整。
體驗學習有如下的特質及意義:
1、引發興趣,重構經驗,培育整合能力和實踐態度。
2、調動五官的認知活動,提供了豐富自身的感想、疑問、課題、夢想和希望,激發探究空間,促進默會知識形成,借助反思,發展問題解決學習與課題追蹤研究。
3、提供人際互動,豐富合作的感性與德性的機會,培育溝通能力、合作能力。
幾種體驗:直接體驗與間接體驗;個體體驗、小集體體驗、大集體體驗;水平體驗與垂直體驗;被動體驗與能動體驗。
三、從線性模式向非線性模式的轉向:課程模式說
我們正在從強調技術性、精確性和確定性的課程發展的線性模式,轉向非技術性、形成性和不確定性的非線性模式。
四個標準或原理:
1、豐富性原理
2、回歸性原理
3、關聯性原理
4、嚴密性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