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讀書、看劇等等帶不來切身好處,實在是浪費時間。所以在看完羅胖的跨年演講就必須總結點什么。四個多小時、七個去年風靡的互聯網話題,這些都被媒體、大V和朋友圈從不同維度和視角評論轉發,大家都說得很有道理,還費勁自己總結干嘛,因為別人的道理變不成自己的,什么用都沒有。
先列些演講的摘記:
1.我們都處在信息蜂巢,信息越多,得到的信息就越少。
2.用生物學的思維思考今天的商業,我得出個結論:何須轉型,只要成長。中國經濟會好到大家想象不到的樣子,現在習以為常的事情,5年、10年前沒有移動互聯網敢想嗎?這片土壤太肥沃了,正在萬物生長。
3.瘋子和精英一樣,都是一個國家經濟的風向標。如果一個國家的瘋子都覺得自己是天兵天將下凡,如果瘋子都出來創業了,那所有的精英都應該掏出家伙,看,機會來了。
4.錢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最負責任的東西。
5.人性是物性的綻放,人道是天道的賡續。在生物演化、宇宙演化的歷史上,我們今天看到的所有東西絕不是第一次出現。
6.王石如果贏,不是道德贏了,而是力量贏了,他是帶著他長久以來的知識、市場信用和資本進行博弈。當然很多人立場不同,我想說的是如果資本的力量把創業者趕開了,這是一個演爛的故事,當時喬布斯就是被資本趕走的,他就是一個爬爬蟲隨時被掐死,我們需要一個向更公平公正的方向演化,我個人沒有出于任何意愿,而是對人力商業的推測,我把個人押進去,我賭王石先生贏。
7.新物種到來了,不能贏當下的是非觀來看待,建議大家要觀察、結緣,學會接受它的存在。
8.現在的世界不再是過去學霸構建的金字塔,而是一個仙人掌,每個人都可以突出來。
9.從蒸汽機到火車、從工業到互聯網,每有新技術出現,總會有新的連接紅利。這是一個搶錢的時代,哪有功夫和那些思想還在原始社會的人磨磨嘰嘰。
10.IP可以擺脫平臺束縛,對用戶產生吸引力,就像魔獸、蘋果、現在的錘子、羅輯思維等等,都是給垂直用戶提供社群、存在感和社交貨幣。傳統的交易入口靠流量和性價比(比如攤位和集市),但人格化的交易入口正在崛起,它只通過死忠粉的推薦就可以活得很好。
11.阿里和騰訊想借用戶數據做更高維度的銀行,銀行的重要職能是為風險定價,而大數據會最大限度還原一個真實的人,你的消費、社交、交易、收入、公司經營狀況、親朋好友的身體情況都可以被拿來分析,所以阿里銀行的貸款成本是國企銀行的千分之一。
12.未來已經到來,只是尚未流行。
這樣的一次大型演講可以從很多方面去獲取你想要的信息,或者是批評。比如從活動本身來看,是羅振宇承諾死磕20年跨年演講的第一次,有柳傳志、程維、馮鑫、雕爺等大佬的現場支持,它是羅輯思維創業項目的一次上好曝光機會。又時值跨年的氣氛,所有演講本身是一場互聯網業內人士的溫和回顧,因為羅胖的好口才和博聞強識,從歷史、國外、生物學、進化論和擁有的媒體資源,更加從容和多維地梳理出了很多互聯網和我們這個時代的關系,并且預測它的未來。比如對15年上半年瘋狂創業和下半年所謂資本寒冬,他給出的解釋是資本的常規探索,在資本的嗅覺穩定以后,16年將會是更加瘋狂的投資創業。比如O2O補貼,它是一種新的獲取規模的手段,從收費到免費到補貼的升級版本。比如把盈利入口歸為流量入口到性價比入口到人格入口,并對羅輯思維、錘子手機等無限看好。對于關注互聯網的人來說,這場演講是簡潔明了的抽絲剝繭,對互聯網創業的起源、去年一年的現狀和未來都做了有理有據的分析,讓人對他以及他的策劃團隊都抱有敬意。
如果你對互聯網熱點感興趣,它是一場視聽盤點的盛宴。但從對業內稍有關注的視角來看,這是一場為了營銷而做的快餐演講,雖然從老羅、柴靜到他的演講都讓人對這種新形式的演講抱有極大好感,卻仍掩蓋不了羅胖的許多觀點,是早就被大大小小的互聯網分析家們說過了的話題,他的思路和吳曉波很像,歷史規律、周圍企業家的故事、引經據典加個人的有趣經歷,構成一場血肉豐滿的精彩演講。他們作為成功的創業者發出的聲音響亮而讓人信服,但冷不防會被人斷章取義地拿去用,用的效果怎么樣我說不好,但總覺得從這些暢銷演說家那里得來的雞血,并不會持續太久,他們分享出的成功經驗是吃過虧受過苦的泣血心得(有時也會為了演講效果加上些偽干貨),你并不能直接從他的結論倒推他的思考心路,遇到實際問題,單靠雞血雞湯語錄是持久不了的。而我有時候覺得,如果真心覺得人家講的都太對了,先給自己潑潑冷水,站到它的對面去各種反駁,實在反駁不了還由衷覺得它對,這樣按著它走也能踏實一些。
要么懷疑自己錯了,要么懷疑世界錯了。有些人不敢置疑權威和流行做法,其實只要把各家觀點都抽離各自立場、視角,再去復盤他為什么這么說這么做,就清晰明了許多,前提就是改掉魯迅先生早就批判的“拿來主義”。
閑扯了半天,仍沒扯到題目。其實“做一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是看完視頻的有感而發,我喜歡那些真正有想法的創業者,聽他們講自己的故事,不安天命非得折騰自己的故事,他們的語言生動而誠實,把自己的過往抖落在大庭廣眾之下時更像一個青年人暗地剖析自我的樣子,90后在享受移動互聯網產品的時候,真該向這些三四十歲還在陌生領域折騰的大叔學習致敬。創業者都特別的有危機感,但每一位都憋著一股真氣,你說死磕也好,強撐也罷,我都把它們叫樂觀,相信未來的樂觀;依然年輕,依然熱淚盈眶的樂觀;認真做一件事,然后等待時間回報的樂觀。
擱筆,《時間的朋友》可以完全扔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