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的藝術1.0

有一個事實,說出來多少讓人感覺無奈——絕大多數人,一輩子也沒做過多少決策。老板給你個任務,你把任務完成了,你沒有決策。兩個東西價格差不多,一個質量好,一個質量差,你選擇了質量好的這個,這不叫決策。

決策,是在面對不容易判斷優劣的選項時,做出正確的選擇。說白了,決策就是拿個主意,但是我們的日常生活都是隨波逐流,按部就班,讓干啥干啥,或者該干啥干啥,根本談不上什么決策。決策是一個非常糾結的心理過程,你上一次非常糾結地拿主意,是什么時候?

萬維剛老師在他的專欄精英日課里講解了《決斷力:如何在生活與工作中更好的選擇》這本書,探討了什么是最厲害的決策法,書中分享了幾種能綜合提高決策的有效方法

第一,美國國父本杰明·富蘭克林創造的,“道德算數”。

這是非常常見的方法。比如你面臨一件事,不知道該做還是不該做,這個時候你可以找一張紙,中間畫一條豎線,在左邊寫下做這件事的理由,在右邊寫下不做的理由,寫好之后,你再權衡兩邊的選擇。如果有兩個對立的理由重要性對等,你就把它們都畫掉,最后剩下的理由哪邊多,你就選擇哪邊。

第二,將重要的決策過程分成四步

1看看自己都有哪些選項。一般人的做法是從現有選項里選,而……正確的做法是想想你能不能給自己增加幾個選項。

2評估每個選項的優劣,這一步人們常犯的錯誤是“確認偏誤”——如果你先入為主已經有了看法,如你已經“喜歡”某個選項,你就可能會不顧事實的堅持這個選項。而更好的做法是,向很多人尋求意見,對自己的選擇獲得一個客觀的評估。

正如笑來老師分享的一個方法一樣,聽多數人的意見,和少數人商量,最后自己做決定。

3從這些選項中選擇一個。這一步人們常犯的錯誤是被自己的短期情感左右。比如一份新工作,許諾了你一筆很高的工資,這個高工資就有一個特別大的吸引力,你從情感上會特別想拿這筆錢,這時候你一定要從長遠考慮。

4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要有一定的準備。首先,做人要信守承諾,答應了就要履行。但是任何決策都不可能百分之百正確,如果將來出現變故,你得有所準備,我們在做決策的時候,常犯過度自信的錯誤。

簡單來說,這四步就是:第一,奇計百出,第二,實事求是,第三,從長計議,第四未料勝先料敗。

第三,面對重大選擇時怎么才能不糾結

從遠處旁觀。做選擇時候的很多糾結,其實是各種復雜情緒在影響你的判斷。這些情緒往往是短期的,在別人看來,或許你自己過段時間再看,根本不重要,“旁觀者清”,其實就是因為旁觀者沒有那么多復雜情緒,往往能做出更理性的判斷。

可是我們也不能什么事情都聽從“旁觀者”的意見,畢竟最了解情況的人還是我們自己。那么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自己想象成一個旁觀者,高手要善于跳出來,以旁觀者的視角去觀察自己。

決斷力的作者希思兄弟介紹了一個特別好的旁觀技術,叫“10/10/10”法則,這個方法要求你能三個時間尺度去考慮的問題

10分鐘之后,你會對這個決定作何感想?

10個月之后,你會作何感想?

10年之后,你又會作何感想?

“10/10/10法則”最適合克服短期情緒,還可以用來給自己增加行動的勇氣。

另一個使用旁觀者思維的辦法是,當你面臨困難選擇的時候,你可以問自己:如果是你最好的朋友面臨這個選擇,你會給他什么建議?

第四,考慮價值觀

以上的幾個方法都是用理智戰勝情感,讓自己盡可能客觀的分析利弊,但任何分析都是有限的,到最后可能還是面臨一個利益計算已經無法判斷優劣的局面。比如到底是當公務員,還是去一線城市闖蕩的問題,這就是一個兩難選擇!有的人認為當公務員很好的,有的人出去闖蕩也闖蕩得很好。

這個時候,就要看個人的“價值觀”是什么了。

這里所謂的價值觀,就是你設定的優先級(prioity)是什么樣的,也就是你認為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

笑來老師經常要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就是“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這個問題就是在不斷的打磨著我們的價值觀。

從根本上來說,價值觀是每個人自己選擇的,沒有人強迫你接受,你也不一定一旦選擇了就必須堅持的,價值觀只是一個指引。

以上是一些面臨糾結決策時的實用方法,希望我們每個人能夠在不斷的實踐中,打磨,完善出最適合自身的決策法則。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這本書放在閱讀書單好一段時間了,當知道產品經理推薦書單里也有這本書時,我放心地買了回來看。雖然說這是跟產品經理相關...
    maixy閱讀 8,809評論 5 21
  • 一、首先我們要認識一個類1、鍵盤的輸入模式 2、獲取方法 二、一個完正的代碼—將此方法放在 - (void)tex...
    iPhone閱讀 492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