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6 【原創】文/赫君 君有佳期
? ? ?
? ? ? ?一大早,在朋友圈看到一篇轉發的關于“在編老師辭職,看哭很多人”的文章,我沒有哭也沒有回帖,不是因為我剛好比女主早半年辭掉了“重點”大學“在編”老師的工作(加引號是為了讓人更容易理解為什么那么多人懷疑我腦袋被驢踢了),更不是因為我覺得辭職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而是因為理解,所以尊重;因為懂得,所以接受。
? ? ?自從2015年4月網上爆出某老師“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辭職信后,不自覺地也關注了一下,發現近幾年體制內掀起了一股離職潮,雖然這個潮比起每天都“有人來、有人去”的世界工廠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但還是倍受關注,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也許,真的是因為在這個競爭慘烈的社會里跳出已有的“安穩”去追求所謂的“自由”,還是很冒險的。胡適先生說過“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熊培云先生也說過“自由在高處”,其實,絕對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 ? ? ?正如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上也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人,所以,有一萬個人辭職,就可能有一萬個辭職的理由,盡管大致被人歸為:錢少、不自由、沒前途。畢竟,辭職是自己的事,怎能隨波逐流?想起來,在一次小組團體分享課中,一位做律師的大姐聽到我從大學辭職的事時,先是張大了嘴巴,然后脫口便問我:“世界那么大,你是不是也想去看看?”我沒有解釋,只是沖她微笑了一下,當時的我心里想:走自己的路,隨別人說去吧,何必勞神費舌呢?
? ? ? 但是,今天,當看到很多人拿別人的事當標桿來對照自己的時候,我還是忍不住想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說說我對辭職的理解和感受。有人辭職可能是因為愛情,有人辭職可能是因為自由,有人辭職是因為金錢,當然,還有人辭職是因為家庭、身體或是什么不能說的苦衷,你辭職前,一定要為自己找一個合理的理由和可行的目標,這樣將來才不會后悔。我對于工作的看法和對婚姻的看法差不多:沒有感情的婚姻都是耍流氓,沒有熱情的工作都是瞎忙活。也許,你會覺得自己現在的工作委屈了你,但其實,也可能是你浪費了單位的一個名額卻沒有盡到應盡的職責,好來好去,抱怨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找工作就想找對象一樣,不合適還可以換,實在不行,結了婚也可以離婚,工作本不分階層,只有適合不適合。你自己找的又何必天天去抱怨呢?有人說,我的工作就像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別傻了,人餓的時候,有雞肋已經很不錯了,可你若是早已滿足了底層的生存需求和中層的社交需求,一心想要追求更高層的自我實現,那不妨果斷割舍,然后努力把你的希望變成現實,而不是天天坐觀別人的成功,抱怨自己的種種不如意。人,如果每天“夜里想了千萬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久了,十有八九不是神經衰弱就是抑郁,這大概也就是為什么現在的抑郁癥患者越來越多的原因之一。
? ? ? 關于工作,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如果有工作沒生活,這樣的工作不要也罷。選擇困難的原因要么是自己沒的選,要么是因為不明確自己的核心需求,若是沒的選,那就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若是看不清自己真正想要的,那就讓心靜下來,你的感受會告訴你答案。
? ? ?人,最終都會走向一個確定的終點,但卻在不確定的時間,所以,每一天醒來,都應該感謝自己還活著。誰也不能預知自己的未來,但我們可以想象一個未來,然后朝著自己希望的樣子去努力,多年后,當我們回首往事,這就像是一部自己主演的時空穿越劇,我們成功地用未來的自己幫助到當下的自己去創造了奇跡。
? ? ? ?人,不應該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別人生上,或是把自己糟糕的人生歸結到外界環境上。我們改變不了別人,也改變不了環境,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我們不能壓抑或縱容自己的欲望,但我們可以管理自己的欲望,用本我來協調自我和超我之間的沖突。例如,自我說:“天太冷了,我不想起床?!背艺f:“我應該去上班,我不能遲到?!北疚艺f:“雖然天很冷,但我還是能夠按時起床上班,所以我覺得自己棒棒噠!”
? ? ? 這兩年,不少人選擇了“裸辭”,沒有“下家”,沒有“后路”,我也是其中之一。這些人大多是女的,因為女人掙錢的壓力比男人小很多,但看孩兒的壓力比男人大很多,所以,回歸家庭,像古代女子一樣做個賢妻良母,過相夫教子的生活。其實,我并沒有那么賢淑,也沒有那么具有犧牲精神,我的離職更多的是因為我對這個世界有太多好奇,想要更新一下自己的知識系統,多學習一些新技能,多體會幾種不同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當然,順便也想多陪陪孩子。所以,我沒有理由讓另一半負責賺錢養家,自己負責琴棋書畫詩酒花,我用來學習新知識和修心養性的錢多半是自己曾經攢下的,說起來,這當然要感謝我原來的單位,就像我在辭職申請中所寫到的那樣:X大婉若我的初戀,是奮斗時光里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是內心深處一種美好的存在......,雖忍痛離開,但祝福永在,感恩,感謝!(隨附幾張原單位校園照,拍攝于2016年1月,最后一次監考后,以示懷念。)
? ? ? 我喜歡一切美好的事物,喜歡很多具有藝術氣息的東西,并且喜歡與人交流和分享,但作為一個兒時被父母寄養在農村奶奶家的80后,我并沒有機會接觸那些我喜歡的東西,甚至連書都很少有,更奇葩的是我沒上過幼兒園和學前班,真正的小學學習是從三年級(回到市里和父母團聚時)開始的。童年的時光幾乎都是在玩耍中度過的,雖然沒有書,沒有電視,沒有玩具,但依然過得豐富多彩、無憂無慮,跟著大孩子們學會了背誦流傳甚廣的兒歌、古詩,從老人們口中聽到了很多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通過幫奶奶打醬油學會了簡單的數字加減,在放羊喂豬和采摘瓜果中體會到了田園生活的樂趣,在摘野花、下河、撿樹葉和打雪仗中懂得了自然的四季交替,在丟沙包、跳皮筋、踢毽子、打彈珠和摔泥巴等游戲中獲得了無限的快樂。得益于那些年無拘無束的散養生活,我上學后寫的那篇《童年趣事》的文章曾在多個班里被傳誦,也正是在老師和同學們的贊許聲中,我深深體會到了寫作的樂趣,在心中萌生了一顆將來當作家的種子。只可惜,后來的我沒能堅持兒時的夢想,稀里糊涂地被父親選報了理科,并在學有所成后當了一名大學物理老師。工作多年后,兒時那些未被滿足的情愫常常會縈繞在心頭,在對生活有了更多的體悟后,我對自己也有了更深的覺知,越來越清楚自己想要的和自己所從事的不是很匹配,內心的法官常常會指責自己工作不夠用心和努力,盡管領導和同事們覺得我已經很好了。我從小自由慣了,不喜歡太受約束的工作環境,不滿足于默守陳規的生活模式,所以,我辭職了,不是因為原單位不好,而是因為我不夠好,我不想在自己缺乏興趣的領域,只是為了個人的安穩和待遇,繼續用應付的態度去面對一群朝氣蓬勃的青年學員。也許,多年后,我把自己修煉的足夠好了,我會努力再回到校園向學生傳授些知識或是經驗。其實,我也沒有自己說的那么高尚,我只是一個有些追求完美的人,我只是不能接受自己不夠積極的工作態度,而且我骨子里很愛我的學生們,所以我挪出位置,希望能有更合適的老師取代我去繼續陪伴他們成長,我堅信他們將來一定能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
? ? ? 而我,給了自己一年的Gap Year,并沒有急著去工作賺錢,一方面是因為我手上還有些積蓄可供自己學習成長(心理學的話說,算是為人生“補課”),另一方面是因為我知道欲速則不達,所有的成長都需要一個過程。人生再忙,有夢不慌。正如作家李尚龍所言:人這輩子,會換好多不同的職業和單位,世界是變的,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動本身。只有每天進步的人,才能過上穩定的生活。未來本來就是不確定的,我們必須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然后帶著這種不確定性認真地去做好那些事情,這樣我們的日子才能越過越好!
就醬紫了:),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愿大家都能過上內心向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