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個節假日,我們在故宮附庸風雅

引子

曾經有一段時間,整個社會都覺得中國的男人丑到爆表了。

他們禿頂、油光、邋遢、贅肉,越是對身材、對塑形有益的健身,他們越是無意參與。

研究者經過嚴謹的調查分析和歸納總結,發現了癥結所在:

中國的男人壓根不打算在外形上取悅女性,因為,中國的女性似乎還顧不上去講究男人的外表,她們關注最多的是財富。

當然,多數的中國男人也不打算靠內在來取悅女性。雖然中國的女性關注第二多的是人品,但是,有人品沒財富的男人依然是渣渣。

由此得出的結論非常悲觀:在這個商品社會里,物質被過度崇拜,美已經成了稀缺品。

不過,近期在故宮博物院展出的《千里江山圖》的爆紅,讓我們看到了新的變化。

這幅作品,引發了這樣的盛況:每逢8時30分,故宮博物院午門內,導流圍欄擺開“蛇形陣”,觀眾接近這幅畫往往需要排隊三四個小時,甚至再現“故宮跑”。

傳說中的“故宮跑”,為了保護隱私,筆者打了給他們打了一臉的馬賽克,不過他們如此拼的姿勢深深地打動了筆者

四年之前,《千里江山圖》也曾全卷展出,但是觀者寥寥,根本不用排隊。

就是在這一熱一冷之間,筆者看到了人們認知、品味的改變——人們已經愿意把注意力給一些美好的事物了。

有人說,排隊三小時,只有五分鐘,且一半時間在拍照,大家不過是附庸風雅罷了。

但是,附庸風雅又何妨!

過去我們只附庸物質,現在我們依然附庸物質——同時還去附庸一下風雅,恰恰說明我們已經愿意升華自我,愿意去了解一些美的事物。更何況,《千里江山圖》是宋代天才畫家王希孟的作品,被譽為900年來青綠山水畫第一神品,它的藝術成就本就值得我們去膜拜。

所以,還沒一睹《千里江山圖》真容的小伙伴們,在接下來的節假日里,就到故宮“附庸風雅”吧。尤其是雙節期間來到北京游玩,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每半個小時放進150人進行參觀,每個人參觀時間非常有限,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讀懂這幅作品,必須提前做好功課。圖中是參觀現場。

筆者特地為大家整理了一套加強攻略,讓你在五分鐘內了解《千里江山圖》的精髓,內容涉及如何順利進宮、如何假裝成業內人士去欣賞,超級實用。

進宮篇

這一步非常重要,如果做得不到位,可能需要二進宮。所以,下面的信息非常重要:

“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展出時間為2017年9月15日至12月14日;

展出地點有午門展廳和東西雁翅樓,其中《千里江山圖》在午門展廳展出;

展覽不單獨售票,憑故宮博物院門票可免費參觀;

9月24日起,午門展廳實行發號分時參觀措施,每天免費發放16個時段的號碼,每半小時放行該時段的150名觀眾進入,每天僅有2400名觀眾可以進入參觀;

發號地點在“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入口處。

領號處

充分了解以上信息之后,接下來操作精髓一定要掌握:

故宮最早開門時間是8:30分,不過一定要早于這個時間去售票口排隊,如果你信念足夠堅定,可以先去天安門廣場看一看升國旗,然后隨時準備去排隊,總之,售票開始時,必須保證在前2400名隊列中。

最好輕裝上陣,帶包需要安檢,安檢排除很費時間。

拿到故宮門票之后,迅速檢票進宮。進宮之后,建議連跑帶顛兒,火速趕往午門展廳發號地點,排隊拿號。至此,成功領取入場券,按指定時段進入展廳。如果時間充足,可以到其他展廳進行參觀。

欣賞篇

進入展廳之后,務必收拾一下心情,一改剛才火急火燎的狀態,以一幅風輕云淡的樣子來到展柜前。這時,一幅有著900多年歷史、被譽為中國“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千里江山圖》已經呈現在你的眼前了。

此刻,你的腦海應該首先浮現出這幅畫最基礎的知識點:作者王希孟,公元1096年出生,北宋時代的天才畫家,少年時就被皇家畫院錄取,并得到宋徽宗的親自教導,年方十八歲的他僅用半年時間就創作出這幅曠世之作,并由此名垂千古。建議暗暗回想一下十八歲的自己在做什么,通過對比,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為什么王希孟被稱為天才。

迅速把思緒拉回到現實,不然別人會以為你在發呆。面對10米多長的畫卷,暫時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某個細節上,而是以王者的心態,從宏觀和全局角度打量整幅作品,如果能從連綿的群山岡巒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中體會到某種雄渾壯闊、氣勢恢宏的意境,就不虛此行了。是的,參觀這幅作品,為的就是尋求胸懷千里江山的氣度,尤其是十八歲天才少年的千里江山,處處透露著一股英氣,令人心曠神怡。

此時,你或許已經融入到這幅作品中了,即便沒有,也要假裝融入,以全神貫注的神態來欣賞作品的局部和細節。《千里江山圖》的每一個局部都能成景,且視角不同,一路看下去,隨著視角轉變,傳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宛如在山中行走。欣賞作品的細節,要留意綿亙山勢、幽巖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飛泉、水村野市、漁船游艇、橋梁水車、茅蓬樓閣、花鳥人物等要素,揣摩它們的設色,欣賞它們的布局,品味它們的神韻,嘗試通過作品去理解疏密、高遠、深遠、平遠、氣韻生動這些術語。當然,不理解也沒關系,并不影響你在欣賞到精妙之處嘖嘖稱贊。稱贊時,為了充分彰顯你的學識和修養,不要用“好”“真的很好”這類詞匯,你以為“好”是在夸對方,對方卻覺得你在敷衍、甚至貶低他,至少他會認為你并非知音。有學識和修養的人評價書畫作品,至少要用“妙”。至于為什么用“妙”,筆者會在今后的歲月里,圍繞“能、妙、神、逸”書畫四品為大家進行闡述。

上述過程結束后,留給你的參觀時間已經不多了。這時就可以悠閑地閱讀大奸臣蔡京以及歷任收藏者的題跋,了解一下作品背后的故事,數一數乾隆老爺子的印章,看一看他有多么“喜歡”這幅作品。

至此,你已經在有限的時間內將這幅千古名作欣賞完畢。

《千里江山圖》是青綠山水畫,以礦物顏料石青、石綠作為主色,色彩爽朗富麗。

礦物顏料也就是礦物粉末,本身附著力差,不易滲入紙中,作畫時還要用膠調顏色,相當于把顏料粘在絹或紙上。近千年時間過去后,調色膠失去黏性,顏料顆粒極易脫落,開合之間,顆粒就要脫落。

此外,《千里江山圖》創作載體是絹本,由蠶絲制成,不易長期保存,每開卷一次,就會有絲折斷。

所以,為了保護起見,《千里江山圖》公開展出次數極其有限,20世紀僅展出兩次。

人生雖然漫長,下一次站在真跡前,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了。能在有生之年近距離參觀一次,已經是機緣巧合了。所以,參觀結束之后,發一條微博、微信動態作為留念,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普及一個知識點:欣賞國畫,正確的走位應該是從右向左細細欣賞,從左向右真的會讓人顯得很Low。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