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孩兒(我外公)要出院了。
剛下過雨,清風徐徐,陽光不溫不火,不似他剛入院時那么悶熱。
他剛吃完飯,穿著睡衣披著外套,坐在靠背椅里,眼神跟著老媽、小姨和我在并不大的病房里轉來轉去收拾行李的身影轉。
雖是坐著的,可早已急不可耐了,時不時地問一句:“我先去電梯口等你們吧,叫的車到樓下了吧?現在可以走了吧?”
剛開始我們還搭腔說“車還沒來呢!和司機師傅說了過個把小時再來,收拾完東西我們要吃飯的哦。”
問的次數多了,漸漸的我們也有些不耐煩了。
“阿爸,你先不要急啊!你吃了飯我們還沒吃飯的啊!收拾完東西、咱們吃了飯,司機師傅就來啦!”小姨停下手里的活兒,直起腰轉過頭和他說道。
“阿爸你別急,反正今天是能到家的,也不差這半把小時的啊!”老媽也說道。
“哦好的,好的,再給車師傅打個電話啊,可別晚啦!”他撓了撓頭,轉頭定定看向窗外,雙腳輕輕地左挪挪右移移。
老小孩兒很討厭住院,因為住院就意味著:這些天要被限制著這不能吃那不能吃了,不能回家了,不能溜圈兒了,還要被前來看望他、照顧他的兒孫們一通嘮叨。
他不喜歡這樣,窗外的天巴掌大,還被窗框給隔成了好幾份。鳥兒飛得很快,倏忽一溜就沒影了,他覺得從窗里看飛鳥,就像在桌上看螞蟻一樣無趣。
外公和小姨一起住在與中國邊境隔河相望的緬甸小鎮上。這個小鎮,真的很小,按外公的話說,別的地兒再小還能說“只有巴掌大”,咱這個鎮呢?只有拇指尖尖大哦!
外公的家門外,就是這“拇指尖尖”的市場。市場占著塊長方形的地兒,很小,估摸著也只有一畝多這么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市場內里主要是些賣衣服的、賣生活用品的小店,市場外則是些雜貨鋪、奶茶店還有一些傣家小飯館和冷飲店。每天清晨,市場外還有臨時擺賣蔬果肉蛋的小攤。
可以說,這個小小的市場,鋪陳了小鎮居民們一天的生活所有。
以往在家,他每天都會出門去繞著市場溜上一圈兒,去奶茶店里喝上一杯奶茶,吃上一塊剛出爐的小蛋糕,和老街坊們打圈兒下注兩毛的小麻將消磨消磨時光。回家了看看鳳凰臺和鳳凰資訊的時事新聞。
外公是廣東客家人,雖然十多歲就出走緬甸,但幾十年來嗜好甜食的習慣一直沒變。隨著年事漸高,“三高”就找上他了,醫生勸他甜食要少吃些了。
九十歲之前, 他尚且還能又些自控,就算偶爾特別嘴饞了,小姨在旁邊一勸,他也就只是吃一點點了;然而,九十大壽一過,老小孩兒心性愈加凸顯,嘴饞了也控制不住了,且每每旁人勸他少吃甜食的時候,這老先生就耍起脾氣來了:“現在不吃什么時候吃,反正也活不了幾年了,你們還不讓我吃!哼!”小眼神兒一翻,徑自看自己的電視,吃自己買來的零(甜)食,愣是半天不理你。
這次住院,就是因為這一個月以來甜食吃太多,導致血糖飆高,這胸悶、四肢無力等問題也跟著來了。這次不勸了,也不管他發不發脾氣了,二話不說立馬送醫院。
在醫院里,我們私底下跟醫生說跟老先生說些狠話,以讓他把好甜食這口兒給改了。沒辦法,在老小孩兒眼里,醫生身份權威,說出的話自然也是權威的。兒孫勸你你不聽,那好,讓“權威”發話,看你還聽不聽話!
果然,主治醫生話一出,老小孩兒立馬服軟了。躺在床上打著點滴吸著氧氣,小眼神兒也不翻了,眼珠子左轉轉右轉轉,愣是不敢和醫生對視。
末了,醫生扶扶眼鏡忍著笑意,又問一句:“老爺子,九十二了哦,真的要少吃甜食了哦!!要不下次我又要在這里見到你啦!!”
他躲閃著醫生的直視,大聲大氣保證道:“絕對少吃!哦不是不是,一定不吃了!肯定不吃啦!”
老小孩兒這表情,在旁的我們都有些偷笑。
把東西收拾完,吃完飯,約好的司機師傅也已在住院部門口等著了。
老小孩兒還在看著窗外的天,眼睛眨巴眨巴,趿拉著拖鞋在地上來回輕輕劃拉。
我把快餐飯盒扔進垃圾桶,輕輕拍他肩:“阿公,走啦,車師傅到樓下啦!”
一聽這話,伸手拽過掛在病床邊的拐杖,兩腳一立,那聲調,急切切上揚:“哎呀總算來啦,走走走,回家啦!”
嚇得我趕緊攙上去,只怕他太激動,跌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