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日錯錯碎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這是唐代詩人李涉的《題鶴林寺壁》。清人沈復大概也是特別喜歡“偷得浮生半日閑”這句詩的意境,才給自己的散文取名浮生六記。早就有同學給我推薦過這本書,前兩天閑來無事信手翻開一看竟入了迷,愛不釋手一口氣把它讀完了,看完了古文的覺得有些地方看的不太通透,又把白話文的找來看了一遍,于是才算心滿意足。它雖然是一部比較短小的描寫家常生活的散文,但是平淡的家常生活在沈復筆下卻是妙趣橫生,生活中雖有坎坷顛沛,但他和妻子陳蕓始終相濡以沫舉案齊眉,他們的美好愛情羨煞旁人。
一盞清茶一縷煙,浮生偷得半日閑。在清朝這應該是地主階級才有的生活品質,沈復就生在一個地主階級家庭,小時候定過娃娃親但是對方早夭,十三歲的時候隨母親一起回娘家遇見陳蕓后對陳蕓一見傾心,便告訴母親此生非陳蕓不取,沈復母親對秀外慧中的陳蕓也頗有好感,隨為沈復陳蕓定下親事。陳蕓比沈復還大兩個月,她也生在一個地主階級家庭,但是由于父親早逝家道中落生活清苦。陳蕓從小聰穎靈慧,不僅擅長詩詞,做起女紅也是絕對的一流,家境困頓之時曾靠陳蕓做女紅來支撐家庭生活。
他們定親之后,有次陳蕓的表姐結婚,沈復和母親同去參加婚禮,其他人都穿的比較艷麗,獨有陳蕓在一群人中顯得格外素雅,端莊大方氣質出眾。沈復不喜歡吃蜜餞甜食,一旁的陳蕓心領神會,輕輕拽了拽沈復的衣袖,帶他來到自己居住的暖閣,她提前為他準備了粥和青菜,沈復一見清粥打呼及時,正要拿起筷子大快朵頤時,聽到陳蕓堂兄在外面喊:蕓妹快出來。陳蕓一驚,生怕堂兄發現沈復在房里,怕堂兄笑話她,急急地走到門口準備把房門關上,邊走邊對他說:太累了,我準備睡了。說時他已經抬腳進了房間,見到沈復面前放著清粥小菜,撲哧笑了出來,半是玩笑半裝作生氣的對她說:剛才我問你要粥吃,你說已經吃完了,沒想到你藏著給你丈夫吃,真是女大不中留啊!說完眾人哄堂大笑,陳蕓聽了,臉紅到脖子跟,低著頭跑了出去。讀到這里仿佛眼前正有的有一個柔媚嬌羞的姑娘匆匆跑過,陳蕓還未出嫁就那么的體貼沈復,對沈復的喜好觀察的細致入微,可見她真是一個冰雪般聰穎的女子,被堂兄取笑后的嬌羞更是表現出了古代女子特有的矜持。好一個聰慧矜持的奇女子怎能不讓人心生憐愛。
自從藏粥被取笑之后,他們偶爾見面始終保持著距離,沈復倍加思念陳蕓。結婚后陳蕓進入沈家對待下人極有禮貌,協助沈復母親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條,深得沈家公婆的喜愛。夫妻二人舉案齊眉恩愛非常,兩人在滄浪亭度過了一段吟詩做賦,談古論今,品花賞月把酒言歡的神仙眷侶生活。讀到這里不禁想起了《秋燈鎖憶》中的將坦和秋芙。這兩對夫妻有許多相似之處,最大的相同點就是夫妻間心靈的契合度。《秋燈鎖憶》中曾有這樣的一段,雨天將坦經過芭蕉樹,興致一來提筆在芭蕉葉上寫下了“是誰多事種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第二天秋芙續曰“是君心緒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這一對一答中透露出了夫妻間情趣和心靈的契合。
沈復和陳蕓也一樣,陳蕓雖然外表纖弱,又多忙于家務固守禮節,但是私下里和沈復相處她卻又是另一番模樣,吟詩對賦她絲毫不差,對于古代文人大家的點評也是見解獨到清晰準確,她的才情讓沈復為之折服,沈復 還曾感嘆:可惜你是女人,不方便出門。若你是個男人,我一定和你一起訪名山,搜勝跡,游遍天下那該多好?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里沈復能發自肺腑的對陳蕓說出這樣一番話,可見他是有多么的愛陳蕓,多么的尊重陳蕓,他想和陳蕓一起去經人生中所有的美好。一想到生死終將會兩人隔開,沈復竟拉著陳蕓的手說:“來世如果你是男人,我就做女人,生死相從。”面對丈夫這樣的深情告白,沒有哪一個女子不會不為之感動,不禁感慨陳蕓遇到沈復真是幸運了。
或許是他們夫妻太過于恩愛了,遭到了上天的妒忌,厄運終于降臨到了他們的頭上。公公想納妾,沈復的母親不知情以為是陳蕓從中引薦,就這樣陳蕓莫名奇妙的得罪了婆婆,后來又因為弟弟借債幫忙擔保,后弟弟有矢口否認的事加深了公公對陳蕓的誤會,斥責驅逐陳蕓。沈復深知陳蕓委屈但也無從辯解,他隨陳蕓一起離開了家,幸得友人幫助住進了蕭爽樓。離開了父親經濟上的支持他們的生活非常清苦,他們主要靠沈復賣字畫陳蕓做女紅維生。在封建禮教下陳蕓得罪了公婆就等于犯了死罪,正是沈復的不離不棄解救了她,在封建家長制之下違背父母之命是大不孝,但是沈復卻愿意為了陳蕓違背父母之命用自己的行動與封建禮教抗爭。
同樣是得罪了公婆不同的人命運卻完全不同。陸游和唐宛也是一對恩愛夫妻,陸游深愛唐宛,唐宛開罪了陸母,硬是活生生被陸母拆散了,昔日的恩愛夫妻最終變成了陌路人,再次相逢唐宛已成他人婦,縱使對面不得語,空留一首《釵頭鳳》。劉蘭芝與焦仲卿也是不例外,劉不得焦母喜愛,“君當如磐石,妾當如蒲葦,磐石無轉移,蒲葦韌如絲”誓言猶在,終是敵不過現實,兩人還是無奈的分開。唐和劉雖然與丈夫深愛,但是在封建禮教的面前唐劉二人的丈夫最終不得不選擇了向封建家長屈服,相比之下陳蕓是多么的幸運,沈復為了她做出巨大的抗爭不離不棄,生死相伴。第一次被逐出家兩年后誤會解除,沈復和陳蕓又回到了沈家,然好景不長又因為憨園女的事,陳蕓徹底的得罪了公婆,又被公婆堅決的逐出了家門。沈復安頓好了兒女依然選擇了和陳蕓一起離開。這次離開家后徹底與家庭決裂,沈復和陳蕓過上了顛沛流離貧病交加的生活,他們的生活多是靠朋友的接濟。艱難時刻陳蕓減輕丈夫負擔,帶著病堅持用十天繡完了心經,因心力交瘁病發生亡。陳蕓深愛丈夫臨終前含淚與沈復話別,感念沈復此生的不離不棄,希望她去以后沈復能得到公婆的原諒,回到家中再娶一位賢良的女子替她去照顧他,結束這顛沛流離的生活。
歷史上不乏德才兼備,集美貌與智慧于一身的奇女子,在歷史的長河中陳蕓不是最有才的,她不是最貌美的,她不是家室最顯耀的,她只是一個聰穎靈秀的普通女子。但她絕對是幸運的,幸福時恬淡安適,顛沛時有沈復不離不棄,即使香消玉殞,她仍然時時活在沈復心中、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