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文章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由于朝廷與梁山集團尚未建立足夠的信任,第一次招安失敗,朝廷派遣童貫率領十萬大軍征剿梁山,宋公明提前做好準備,從容迎戰。
《水滸傳》第七十七回的回目為“梁山泊十面埋伏,宋公明兩贏童貫”,這是朝廷正規軍中的精銳部隊與梁山泊草莽野戰軍之間的較量。童貫作為樞密使的身份,在軍中充當統帥,帶領朝廷十萬軍隊出征,浩浩蕩蕩直奔梁山泊,目標明確,意在蕩平梁山泊,剿滅賊寇,肅清逆黨,為皇上分憂。
宋江作為梁山泊的頭領,親自帶領梁山泊眾頭領迎戰,吳用軍師和宋江一起出謀劃策,進行了精心的布局,設下了九宮八卦陣,還采用了十面埋伏的戰術,結局以朝廷完敗告終,梁山好漢以少勝多擊敗了朝廷正規軍。宋公明兩贏童貫這一仗打得確實漂亮,戰績可謂輝煌,可圈可點之處甚多:活捉中軍大將酆美,殺死八路兵馬都監,首次贏童貫殺死官兵萬余人。童貫帶著將領畢勝直接敗回東京,沿路收聚敗軍4萬馀人。
且看原文:
殺得童貫三軍人馬,大敗虧輸,星落云散,七損八傷,軍士拋金棄鼓,撇戟丟槍,覓子尋爺,呼兄喚弟,折了萬馀人馬,退三十里外扎住。
敗得那叫一個慘啊,哭爹叫娘,呼兄喚弟,丟盔棄甲,飛奔逃命……
貌似強大無敵的朝廷正規軍敗在了草野莽漢手下,這結局看似意外,實則文中早有暗示,多處設下了伏筆,當我品讀到宋公明兩贏童貫這一情節的尾聲時,恍然大悟,原來施公在前文早有安排,童貫注定是敗軍之將,前文早已流露了蛛絲馬跡,這就是所謂設伏,即伏筆。
什么叫伏筆呢?指文學作品前面對后面將要出現的內容預先所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筆的作用可以推動情節發展,把情節推向縱深,令讀者讀到后文的相關情節時,不至于太突兀,使情節的設置合情合理,也能通過伏筆的設置更好地刻畫人物形象。
下面結合具體情節對伏筆的應用進行粗淺的分析:
伏筆一:童貫不愿意聽從濟州太守張叔夜的建議,為他必將敗北埋下了伏筆。他盲目自信,大意輕敵,這是兵家大忌,驕兵必敗。
童貫帶領官兵曉行夜宿,到得梁山泊所屬的濟州,接待他的是濟州的地方官太守張叔夜。兩人都是效力于朝廷的官員,本該心平氣和地坐下來溝通,看看如何解決眼前困境。
張叔夜如是道:“樞相在上:此寇潛伏水泊,雖然是山林狂寇,中間多有智謀勇烈之士。樞相勿以怒氣自激,引軍長驅;必用良謀,可成功績。”
張叔夜的一番話包含幾層信息:梁山泊好漢占有地利優勢,地處水泊,而我們朝廷十萬官兵都是陸軍,再多的人去了也難有用武之地;再者,梁山好漢雖是嘯聚山林之輩,屬于狂寇土匪,但他們當中不乏智謀勇烈之士。這是在提醒童貫不要輕敵,一定要萬分小心;最后,警示童貫,切勿怒氣匆匆地引軍長驅直入,那樣只會自投羅網,如果要取得成功,務必要謀劃妥當。
張叔夜句句都說到點子上了,且是肺腑之言,按理,空降官員童貫應該配合地方官才對,進展才會更順利,畢竟,張叔夜比童貫更了解軍情與民情。
但是,童貫脾氣暴躁,哪里聽得進去?他生氣大怒,罵道:“都似你這等畏懼懦弱匹夫,畏刀避劍,貪生怕死,誤了國家大事,以致養成賊勢。吾今到此,有何懼哉!”
他的這一番話,立馬令張叔夜閉了嘴!他的話里包含了如下信息:責備張叔夜畏懼懦弱,畏刀避劍,貪生怕死。有血性的男兒一般都聽不得這般侮辱人格的話。等于指著鼻子罵張叔夜沒本事,你張叔夜的轄區范圍內出了匪寇,本該由你親自去剿滅,當初,他們占據梁山水泊時你這父母官卻放任不管,如今讓他們嘯聚山林已久,早成氣候,剿滅賊寇成本與難度比之前都大多了。我領著官軍來了,你不單不鼓勵我們,還潑冷水,那是長別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張叔夜無言以對,童貫所言大概也屬實吧!站在他作為朝廷命官的角度看,確實應該盡早圍剿,就不會給他們那么長的時間,將108好漢都聚集齊了。但是初來乍到,童貫就這么囂張,也非良人。張叔夜畢竟是地方官,對當地的情況了如指掌,再說,打起仗來,還得人家配合提供后勤供給呢,本該一起出謀劃策去圍剿,或許能成功。這童貫高調過頭了,性情又火爆,下場可想而知,必敗無疑。
伏筆二:童貫目睹梁山泊的九宮八卦陣勢,軍馬豪杰,將士英雄,驚得魂飛魄散,心膽俱落。
一開始自信滿滿的童貫見了梁山泊好漢們擺出來的九宮八卦陣勢,驚呆了,被嚇得魂飛魄散,心膽俱落。早已沒了先前怒罵張叔夜時的威風與神氣,整個人都懵逼了。
很顯然,梁山集團這是有備而來,做足了功夫,單等宋軍大部隊的到來。吳用早已派了探子打探到了童貫率領十萬軍隊來征剿梁山集團的消息,宋江與吳用商量下了對策,只等大軍自投羅網。
這九宮八卦陣著實厲害,來自九天玄女的天書,這是變幻莫測的陣法。宋江得到這本天書后,與吳用一起研究用法,在與童貫領軍攻打梁山泊時,第一次采用了九宮八卦陣。
童貫所見,梁山大軍氣勢如虹,飛奔而來,從東,東北,東南,西,西北,西南,南,北,旗山人海,分出八支人馬。中間樹起替天行道杏黃旗,各大頭領各司其職,梁山泊主宋江穿戴甚是耀眼:鳳翅盔高攢金寶,渾金甲密砌龍鱗。錦征袍花朵簇陽春,錕吾劍腰懸光噴。繡腿絣絨圈翡翠,玉玲瓏帶束麒麟。真珠傘蓋展紅云,第一位天罡臨陣。宋江的左邊是吳用,右邊是關勝,梁山軍對列出九宮八卦陣,明分八卦,暗合九宮。圍得如鐵桶一般嚴實,毫無準備的宋軍根本破不了這個局,無從下手。
這架勢令童貫懵了,嚇得丟了魂魄一般,也說明童貫是個缺乏自信的將領,大敵當前,自己帶領的可是皇家精銳正規軍,并非散兵游勇,能沉穩作戰的話,或許有翻盤的機會,作為宋軍一把手的將帥,他還是嫩了點,遇事慌張,沒有主見,必然導致軍心渙散;另外一方面,也說明他缺乏心機,不善于謀劃,但凡能事前派探子前往打探一番,便可以做好充足的準備,也不至于陷入如此被動的局面。他倒好,一來傲氣沖天,聽不進張叔夜太守的建議,二來有勇無謀,缺根筋地冒然闖入梁山水泊,那無異于找死,等著挨打的份。
基于童貫的行事風格與性格特征,敗北是必然的。文中通過不經意地描寫他看到九宮八卦陣法時一剎那間的神態以及心理描寫,寥寥幾筆,寫盡了童貫外強中干、有勇無謀的性格,也暗示了宋軍必敗的結局,讀到后文寫童貫落荒而逃就不會顯得太突兀,這就是伏筆的妙處。
宋軍敗績的結局是毫無懸念的了,因施公在前文巧妙地埋下了以上兩處伏筆。前文伏筆設置得越“狠”,后文宋軍敗績就越慘。“狠”在把宋軍一把手童貫描寫得懦弱輕敵、盲目自大、臨陣慌亂、外強中干等性格,慘敗才符合他的人設。
驚嘆于施公的妙筆生花,驚嘆于施公的精巧構思,讀來拍案叫絕,令人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