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稱兒皇帝,送出燕云十六州,厚顏無恥的后晉王朝

南北宋時期,大遼,金國攻擊大宋一直進可攻退可守,很大原因在于石敬塘將燕云十六州割給了契丹,將北方的百姓拱手送到契丹人殘酷的鐵蹄統治之下。從此,中國有了"兒皇帝"這一可恥的稱呼。



石敬瑭生于太原汾陽里,家里排行老二,從小就沉默寡言,喜歡讀兵法書,而且非常崇拜戰國時期趙國名將李牧和漢朝名將周亞夫。時任代州刺史李嗣源對他很器重,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李存勖聽說他善于騎射,把他提拔到自己身邊,李嗣源請求將他調往軍中,李存勖同意了。李嗣源讓他統領自己的親軍精銳騎兵"左射軍",號稱"三討軍",視他為自己的心腹之將。

石敬瑭跟隨李嗣源轉戰各地,成為李存勖的一員驍將。后梁貞明二年(916年),在和后梁大將劉鄩對陣交戰時,劉鄩襲擊還沒有列好陣勢的李存勖,軍情危急,石敬瑭立即率領十幾名親軍馳入敵陣,東擋西殺,左沖右突,遏止住了敵人的攻勢,掩護李存勖后撤。事后李存勖稱贊他勇猛威武,撫摩著他的背脊說:"大將門下出強將,這話不錯啊",并頒賜給他財物,又親自送給他酥食。石敬瑭由此而名聲遠揚。



除了救李存勖之外,石敬瑭還多次救過他的岳父李嗣源。后梁貞明三年(917年)李存勖、李嗣源與劉鄩戰于莘城,李嗣源與石敬瑭陷于陣中,石敬瑭挺身揮劍,來回輾轉苦斗,奔跑數十里,大敗劉鄩。后梁龍德三年(923年),石敬瑭跟隨李嗣源觀察梁軍陣地楊村寨,部下都沒有披甲,突然敵軍出其不意,用武器掩襲李嗣源,兵刃將要刺到李嗣源背部,石敬瑭手持戰戟沖上前,用力一擊,幾個兇悍的敵人從馬上滾落下來,李嗣源才免于一死。

滅掉了后梁宗室,成就了莊宗一統天下的局面,促成李嗣源建立不朽的功績,其中石敬瑭與李從珂功勞最大,莊宗時石敬瑭官位不顯赫是因為不喜歡自我夸贊的原因,這只有李嗣源心里明白。石敬瑭不僅在戰場上救岳父李嗣源,在遇到政治難題時又是他為李嗣源分析局勢,指點迷津。這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勸李嗣源順應時勢,在兵亂時追求帝位。

長興四年(933年),秦王李從榮上奏北方契丹、吐渾、突厥犯邊,需要一名大將統帥邊軍,眾臣認為只有石敬瑭和康義誠能夠擔當。石敬瑭本來就不愿做禁軍副帥,自愿北上。十一月四日,石敬瑭加封兼任侍中、太原尹、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另兼職大同、振武、彰國、威塞等地軍隊蕃漢馬步軍總管,改賜"竭忠匡運寧國功臣"名號,掌握了河東這塊后唐起源地區的軍政大權。第二天,在中興殿宴飲,石敬瑭捧杯為明宗祝壽,趁便上奏說":我雖微小怯懦,想到邊陲大事,豈能不竭力盡忠,只是我遠離京都,長久見不到皇上,不能隨時申報。"石敬瑭再拜告辭,明宗流淚打濕了衣襟,左右近臣奇怪明宗過度悲傷,后來果然從此與石敬瑭永訣,沒能再度相見了。



后唐長興四年(933年)十二月,李嗣源病死后,石敬瑭聽到消息,如喪考妣,悲痛不止。應順元年(934年),李從厚繼位,是為后唐閔帝。李從珂發動了岐陽兵變,最后用眼淚使李從厚派去鎮壓他的將士歸降于他,然后領兵殺向洛陽。李從珂又讓石敬瑭去商議軍國大事,石敬瑭在路上遇到從洛陽逃出來的李從厚,李從厚的隨將嫌石敬瑭不保李從厚,短兵相接后,石敬瑭就將李從厚的隨從全都殺死,然后將李從厚幽禁起來,去向李從珂請功。最后李從珂派人將李從厚殺死。

李從珂繼位以后,任石敬瑭為河東節度使,經營河東,小心謹慎。在幾次危險之后,石敬瑭決定試探李從珂,就上書假裝辭去馬步兵總管的職務,讓他到別的地方任節度使,如果李從珂同意就證明懷疑自己,如果安撫讓他留任說明李從珂對他沒有加害之心。但李從珂卻聽從了大臣薛文通的主意,薛文通說:"河東調動也要反,不調動也會反,時間不會太長,不如先下手為強。"后唐清泰三年(936年)五月,改任石敬瑭為鄆州節度使,進封趙國公,又改賜"扶天啟運中正功臣"名號。



接著降詔催促石敬瑭前往鄆州就任,這下刺激得石敬瑭慌不擇路地派遣桑維翰勾結契丹做了兒皇帝,從此留下百世罵名。石敬瑭見兵臨城下,自己又力量不足,就計劃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救,并向其許諾:割讓幽云十六州給契丹,每年進貢大批財物,以兒國自稱。 劉知遠(即后漢高祖)認為條件太屈辱,沒有必要許諾這么多,但石敬瑭在桑維瀚的支持下一意孤行。

正愁沒機會南下的耶律德光喜出望外,立即領兵從雁門關南下來救石敬瑭,最后偷襲大敗后唐軍隊,殺死一萬多人。后晉天福元年(936年)十一月,遼太宗耶律德光冊石敬瑭為皇帝,改元天福,國號晉,契丹主自解衣冠授之。石敬瑭遂即位于柳林(今山西太原市東南)。 石敬瑭則將幽云十六州,即今天的河北和山西北部的大片領土割讓給了契丹。



石敬瑭稱帝后,很守"信用",割幽云十六州給契丹,承諾每年給契丹布帛30萬匹。幽云十六州乃北部天然屏障,至此中原完全暴露在契丹鐵蹄之下。石敬瑭對于契丹百依百順,非常謹慎,每次書信皆用表,以此表示君臣有別,稱太宗為"父皇帝",自稱"臣",為"兒皇帝"。此時反對石敬塘的劉知遠聲名大噪,天福七年(942年),契丹遣使來問吐谷渾之鼎,石敬瑭既不敢得罪手握重兵的劉知遠,更不敢得罪"父皇帝",由此,憂郁成疾,于六月在屈辱中死去,時年51歲,謚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廟號高祖,葬于顯陵(河南宜陽縣西北)。

石敬瑭生有六子,大多早夭,僅剩幼子石重睿一人。本來石敬瑭在病中托孤與宰臣馮道,意思要馮道輔立石重睿。但他死后,馮道與當時掌握實權的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景延廣卻擅立石重貴為帝。石重貴不肯向契丹稱臣,契丹攻后晉,開運三年十二月(947年1月)占開封,后晉滅亡。石重貴是一位能力一般,但很有骨氣的皇帝,他敢于同契丹開戰,可惜他身邊卻無可用之人。他在位只有4年,國破后被俘送往契丹,北宋開寶七年,遼保寧六年(974年)病死,終年61歲,葬于今遼寧省朝陽縣。



為了帝位,屈膝于遼,自稱兒皇帝,很是恥辱。但其實中原王朝即使是在強盛如漢唐的時代,也都出現過對外族稱臣、和親或納貢的情況。石敬瑭遺臭萬年的重要原因在于他的割讓幽云十六州之舉,對后世的影響實在太大,在此后至少四百年時間里直接改變了中原王朝的命運,自然不容易被后人忘記。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