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今天看的到昨天
是希望更好的面對的今天
昨天的人與事
見了很多人:? 密友? 同事? 家人 先生
收到很多感動:
同學在醫院幫忙把父親的床位換了(因為行動不便,已經發生了兩次摔倒事件。)
蘇然送來了他手作的新食品: 月餅還有他從非洲帶回的織布。
我的“心理醫生”聽我述說完最近的事件,而這次我已經作出了總結與反思。
領導好奇的問了我一點八卦,我才發現我自己從來不是別人眼中的那個我,所有的故事傳說連人物關系都錯了位。別人眼里的可憐卻是我的驕傲,別人眼里的美好卻是我的傷痛,別人對你沒有期望的樣子,只有好奇的看熱鬧聽故事的模樣,或者用于尋找內心平衡。
所以不用去揣測別人怎么想怎么看待你,你活不出別人的滿意,比哦個自己喜歡的模樣才是痛快。
先生回家帶回疲憊和故事,我把我這段時間的心態告訴他: 生命的、才能的、智慧的、財富的……有限性,我不想把一切虛耗,也請他有所反思。他聽了但邊聽邊睡著了。
朋友帶我們去吃魚,花了1小時找路,居然她記憶里所有的路都消失了,最終無果,感覺象聊齋。然后花了30分鐘就近晚餐,再花了30分鐘各自玩手機。
……
生活里總是這樣一半有趣一半無趣。
昨天的時間
清晨依然是整理教案,重新的設計,讓我滿意多了。知識內容之前順應常規的所謂科學的理性的邏輯性,但卻將知識的難度集中,卻不適合常人的理解力與注意力。
每一次拿到新的教學內容,我都會花很長時間梳理與思考組合。今天已經再次打破了之前的組合。
接到學校的通知又到學校辦事。
中午回家補完前晚沒睡飽的覺,匆匆趕到醫院,邊陪伴邊做事。
原計劃在醫院聽泓默老師的讀書分享,卻收到多久未約的密友的邀約。
等到返回醫院把媽媽接回家,一切安排好,先生回家,再陪他晚餐,已是一天。夜里依然沒有睡好。
生活的感悟
這段時間特別喜歡一種狀態:
比如
攝影一方面為了取悅自己,另一方面為了尋找共鳴。
于是我推及繪畫,教書中,甚是透徹。
如今想來人生也不過如此: 過讓自己喜歡的生活,尋找有共鳴能精神交流的人。
…… 2017.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