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時無意中聽老板說旁邊有個桃花島,我立刻扔了筷子央求他帶我去。老板見沒有客人,爽快地起身。
老板是去廣東打工回來后自己開店的年輕人,他一路上說外面再好,也好不過家里熟悉的山水。我們一路聊著經過風雨橋又繞過磨坊,直接進入蘆葦叢生的小道,蔓延的青草幾乎淹沒了它,我們深一腳淺一腳地踏過小道,轉到了水渠之路。
這條水渠建成于五六十年代,如今已無當年的灌溉之用,可是這條水渠很長,一直從山間通到寨子里,我想那首“幸福的渠水到我家”唱的就是眼前的水渠吧,當年定是盛況一時。我望著清澈的渠水“嘩啦啦”向前奔,依然滋潤著身旁的山林樹木。
我們走了大約兩公里,又繞過一個黃土坡,那是正在開發的一片土地,聽說要建一個現代化的養老醫療中心。
“看到那片竹林了嗎?”老板伸手往前一指,打斷了我的思緒,我還在憧憬養老中心建成后的情景呢。
我雀躍著和老板揮手,穿過竹林到了這山中的桃花島。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多少桃花島,我知道的第一個是黃藥師的桃花島,島上桃花灼灼,養育了古靈精怪的黃蓉。還有家鄉的桃花源,那里與《桃花源記》里面的描述別無二致: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而我的家鄉正處于武陵源,從小我見過最美的風景就是身邊的桃花源。我曾在桃花開放的季節和同學們在漫山遍野的桃林里玩耍,也曾在桃樹下寫字看書,風過耳,花瓣落了滿書滿懷……我對以桃花命名的地方都很在意,慕其風景的同時應該還存有一份比較之心吧。
小島并不大,屬于一個寨子的東南面,島上人家臨水而居,掩映在花草樹木間,有一份悠然感,我突然想坐在竹樓上看風景,那時我會不會成為別人眼中的風景呢?
我拾階而上,想去那座白色的教堂模樣的房子里,卻被一路的醡漿草吸引,它們就像打翻了花神的罐子,花兒如瀑布四處奔流,在陽光下芬芳四溢。我腳下猝不及防地躲著它們又驚嘆著它們,古道邊石縫里臺階上全是它們的身影,粉紅色的花兒如四處奔跑的小精靈,又鬧又笑地撒歡,我禁不住被它們惹笑了,干脆坐在石階上面陪它們,直到黃昏。
我讓花兒在指尖跳躍,終是不忍心采摘,也忘記了去教堂,想著我已深處天堂,去不去無所謂了。
那片閃著波光的湖水吸引了我,一只鴨緩緩游過,劃出一條水路,呈V型,它打破了湖水的靜謐,卻更顯周遭寧靜。
我圍著桃花島轉了好幾圈,島上有花有水有青山作伴,卻無桃花滿懷,也許不到季節。我卻在它身上聞到了故鄉桃花源的氣息,寧靜悠遠又存有一方古意,落英繽紛隨流水遠去,正是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李白也曾在這樣的青山碧水間流連,也在桃花潭邊和汪倫賦詩吟唱,與萬巨飲酒高歌,從古至今,似乎有桃花處皆有人間真情,愛山水者皆恨不能此處即是逍遙人間的桃源仙境。
我在島上待到黃昏日落,夜幕降臨,我開始揮別桃花島返回,路途穿越茂密的蘆葦林,山風吹來有異響,細聽確是蟲鳴唧唧,我加快腳步,轉彎看見山下的風雨橋近在咫尺,心安地緩緩下山。
一路想著桃花開時再回來,頃刻間已到風雨橋上。回首望向桃花島,已難覓其蹤跡。
我坐在風雨橋上,有微風拂面,橋下蛙鳴陣陣,頓有此心安處是吾鄉之意,吾鄉盡在桃花漫漫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