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希望長大以后能離開父母,走的遠一點,見的多一點,只是沒想到,我們幾個里面走的最遠的是你”。---兩年前P彤來南京臨走時我倆打電話,我在手機里哭的稀里嘩啦。
早上舅舅發微信問:“幾點到?”突然想起來,一周前就告訴舅舅回家的票買好了,到時候來接我,他以為我今天會準時到家,是呀,十點以前我也這么以為 。
7月初提交的探親假流程被一直擱置,直到臨近出發還是想去試著問問能否準假。“這么忙你請什么假,以后再說;你的工作你走了誰幫你做;沒買票吧,最討厭買好票才來請假的人”。
喂,爸,我回不來了,沒請到假,回來的車票也退了,你給我媽也說一聲。
小時候牛肉面還沒漲價的時候,爺爺就開始接送我上下學一直到初中,他像個鋼鐵俠一天四趟從沒有缺過一天,一年四季,從早到晚。只要一放學爺爺肯定已經早早拿著小板凳坐在校門口等著,回去的路上再一起買點蔥姜蒜回家給奶奶做飯。上初中不知道晚上還要上晚自習,第一天回家晚了,老媽急了,挨個給同學家長打電話,后來才發現,大家都還沒到家,她才放心。上高中因為學生會的事情,回家路上突然被外班學生打,回家晚了,我媽說那個時候她做好飯一直等我回家,過了點一直沒見我回來,她一看到我回家的樣子她就知道出事了(因為被打在路上委屈的哭了一路,還想著回去就當什么都沒發生的樣子),顯然我偽裝失敗了。她給班主任打電話,我一直記得她哭著說的那句話“我的孩子我都沒舍得打過,結果回家路上被人打了”。
上大學離家遠,我的鋼鐵俠走的那天,我沒來得及見他最后一面,估計他也沒想到他的孫女長大以后會離家這么遠吧。上大學以后,我媽抱怨說我不在,她和我爸吃飯也越來越簡單隨便,有時候隨便喝點粥就能打發一頓晚飯。回家有的時候會去奶奶家和她住幾天,她總是在夜里摸摸我的后背摸摸腿,給我蓋被子卻害我睡不安穩,第二天和她說,她說其實我怕你受涼。吃完晚飯一個人回家舅舅會把我一路送到家門口他再掉頭回去,我都二十幾歲啦舅舅,他說奶奶囑咐他要把我送到樓底下。
猛然發現自己變的比以前感性,開始能夠感受到更多細小的情感,覺得他們比任何時候都熱烈,濃郁。
如果可以,請假事由那欄不想寫探親。就寫:想吃老爸做的紅燒排骨、想吃奶奶包的餃子做的面條、聽說老同學買房啦,想回去看看他的新家、想見朋友擼串喝果啤,想去看看新區的薰衣草。
現在不像以前車馬都那么慢,總覺得再遠的距離飛機,高鐵都能解決。即使如此我們還是只有在年末的時候才能用最正大光明的理由回家。我們不知疲倦地想在那幾天里吃遍這一年所有的美食,喝完這一年全部的好酒,想用那幾天的時間擁抱每一個這一年中想念的人,一年的慌張仿佛是為了年末的更加慌張,我們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