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茫茫世界,出生下來本屬不易,不論什么背景,我們都得自己去領略這個世界的道理,明白自己從哪里來,將要往哪里去,來是你的根,去是你的理想及價值,但最重要的還是來來去去的過程吧。
此時我坐在椅子上拿著鉛筆夾著書本,面對陽光,感受到入冬雖寒冷,陽光卻溫暖,像是很久沒有這么安靜的心境去享受陽光一樣,周圍雖然有裝修的嘈雜聲,但也無關緊要吧。現在經常會想,我將來會怎么樣,對于其他人來說,我會是一個碌碌無為的人嗎,也許吧。看到村上春樹有寫過一句話:年輕的時候知道自己想要做的的事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接下來只是努力去做就行了。而自己正是不知道做什么的人,近期也在實習,實習的一位姐姐問我畢業要從事什么工作,我回答說我不知道,這估計在別人看來這是一個沒有前途的的人吧。可是這就是事實。從小到大,我們從天真到胸懷大志,再到現實實際,最后屈服社會。這本來是一個很正常不過的事,是你適應社會,怎可能社會適應你。而自己會成為怎樣的人呢,我常常會想,是在喧鬧大城市忙忙碌碌的上班族,每天背著固定的時間表,奔波在這茫茫人群,做著僅僅為了工作而工作像大多數人一樣,然后結婚生日育女,再次循環父母對你一樣的過程。這僅僅不同的是,所謂的生活條件,基本大多的人會告訴你,這么拼命只為了孩紙以后教育,房子等物質的東西,如此循環。來體現他們的價值,這種價值先不論好壞,總之在孩紙眼里就是父母對自己的愛。
可是這一切有多少意義呢?對于我們人來說,人生是很短的,回想這些歲月,父母牽著我的手帶我上學的日子還歷歷在目,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這些年一個個成長的身影,退去幼稚,青春不再,回想往往,真的很讓人懷念,相比現在的迷茫與煩惱,那種快樂與天真,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悄然不再。現在更多的是對未來的擔憂,而這種擔憂不僅僅對找工作的擔憂,對找到工作的類型好壞擔憂,對家里親人,好友等見解的顧忌,應該更多的是是否適應內心的追求。
常常想人活著到底為了什么,要怎樣活出自己的價值,人怎樣才能夠真正的快樂。現在是下午3點38分,陽光依然,我心依舊。趁著這陽光正好,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