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實的《白鹿原》,我整整花了快一年的時間才讀完它。一是因為確實如史詩般厚重,另也由于自己瞎忙與,但這并不影響自己去感受它帶來的時代的變遷與特別的陜北文化。
此書就如作者的名字一樣忠實、厚重。小說圍繞白鹿兩家三代人的恩怨離合展開,在原上繪制了一幅精彩的圖畫。歷史背景,人物性格,故事情節(jié)娓娓道來偏讓你驚心動魄。
讀完本書一直后思考的一個問題:原上的白鹿到底是指的什么呢?
是主人公白嘉軒的剛正不阿、桀驁不馴、當(dāng)機(jī)立斷?是朱先生的安之若素,不食煙火?是黑娃的改過自新,從頭做人?是白靈和兆海的百折不撓,堅貞不屈?還是像鹿子霖這樣耍陰謀、玩手段、攻心計落得的自作孽不可活?還是白孝文的心狠手辣、在政治場上的老謀深算?還是說此書中最受爭議的人物——田小娥悲慘的一生?我無從定論,也不能妄下定語。
田小娥無疑是悲慘封建社會的叛逆者,犧牲品。她和黑娃的結(jié)合讓人看到了一絲絲生的希望,但是卻被原上的人視為是禍端,是雞犬不寧的開始,后因沒有吃食被好色之徒鹿子霖茍且,又被教唆挑撥白家長子白孝文,導(dǎo)致白孝文“家破人亡”,不知悔改,逃離原上。后她被黑娃的父親“三哥”,這個樸素,一輩子端正的老實人從背后拿刀戳死。這就為后面原上瘟疫滋生、她化作厲魂陰魂不散的纏著“三哥”埋下伏筆。一切果是都有因的吧。那么強(qiáng)壯的一個人被陰魂糾纏的瘦骨嶙峋,毫無生氣,這就是當(dāng)時戳刺田小娥的果嗎?看來無論你再怎么認(rèn)為自己是因為正義而做的惡事都會得到懲戒啊。小娥一個漂亮,賢惠的封建女子只因未生在一個可以給她保駕護(hù)航的家庭,沒有遇到一個正正經(jīng)經(jīng)過日子的夫君,即使她追求幸福生活和人生理想,但她卻得不到理想的生活,在那個儒家思想滲透每個人身心的大社會里,如若喪失掉最基本的倫理道德底線,那又何來幸福與自由呢?太可悲!
自由屬于誰呢?是新新的年輕一代吧:白靈、兆海、兆鵬、黑娃等。他們接受新思想的教育和啟蒙,投身于社會動蕩到安寧的紛亂時代,不惜任何反對勢力和封建家長制的壓迫,敢愛敢恨,為革命,為愛情殞身不恤。
白鹿、白鹿、是不是就是白靈和鹿兆鵬呢?
兩個堅貞不屈的靈魂結(jié)合在一起,為革命事業(yè)獻(xiàn)身,為自由而抗衡。
除了這些主要人物,還有太多鋪墊的次要人物,每個人物形象都有血有肉,多姿多彩,在此也不再過多的闡述,他們無不顯示著人性的光輝與陰暗。
這是一部記錄著那段時期人民真實生活的小說,可通篇卻帶著一種奇幻的色彩。從小說初始白嘉軒那七個老婆的故事開始,各種巧合、各種詭異,然后到巧取吉瑞之地,白鹿若隱若現(xiàn),朱先生的神化及其通曉自己何時死亡并預(yù)見多年之后被人挖掘墳?zāi)?、鹿三被小娥上身、白靈死前托夢,等等,無不透露著一股子玄幻的氣氛。
書的開頭有巴爾扎克的一句話:小說被認(rèn)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
《白鹿原》作為清末民初解放前夕中國歷史的見證,可以視為民族歷史發(fā)展的一個縮影。階級矛盾、家族紛爭、利欲情欲的角逐,構(gòu)成白鹿原半個多世紀(jì)的“民族秘史”。從政治矛盾,階級對立,家族紛爭中向我們描繪了文化沖突所激起的人性沖突:禮教與人性,天理與人欲,靈與肉的沖突等。
整本書中受到儒家正統(tǒng)思想壓榨的悲慘人物數(shù)不勝數(shù),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下,還是對自己生長在這樣一個開明、自由的時代慶幸吧。
一部經(jīng)典的作品讓我們看到了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生活方式、文化特色,但不變的是愛恨情仇、自由與向往。也會使更多的人感受到生活的力量和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