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不同于成人,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身體的感受。當他們有過敏反應時,只能大哭或者用自己小手去抓瘙癢的地方,看著自己的寶寶哭鬧不停,寶媽寶爸們也很難受。
過敏,是指身體的免疫系統對外來的物質發生過度敏感的反應。由此可知它牽涉到內外兩個因素,即內在過敏體質及外在過敏原。
內在原因
遺傳是導致嬰幼兒過敏的最高風險因素。調查發現,如果父母一方容易過敏,孩子過敏的可能性為1/3,如果父母雙方都有過敏癥,孩子患過敏的可能性為70%。
有些父母是過敏體質,但至今未出現過敏癥狀,其寶寶依然有可能遺傳父母的過敏體質,面臨較高的過敏風險。為了及早得知有無過敏體質,父母們可以到醫院通過皮膚過敏原試驗或抽血做特異性過敏原抗體檢查。如果確診為過敏體質,就應該立刻對其致敏因素進行排查。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外在原因
一準媽媽的日用品
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還沒有防御有害化學物質的危害的能力,若孕婦天天接觸化學合成物質的日用品,吸收了大量經皮毒,那寶寶就很有可能從胎內吸收毒素,造成哮喘和異位性皮炎的隱患。
二分娩方式
孕產期的分娩方式也會引發過敏的高風險。由于剖宮產分娩過程是無菌分娩過程,分娩中寶寶不會接觸到媽媽產道內的細菌,加上手術中抗生素的使用以及術后母乳喂養的延遲,會拖延甚至影響剖宮產兒腸道正常菌群的建立,讓剖宮產寶寶罹患過敏的風險大幅增加。在調查的剖宮產嬰兒中,44.3%的被查嬰幼兒發生了過敏。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三奶粉的選擇
嬰兒出生后,喂養方式是另一高風險因素,出生3天內,添加普通完整蛋白配方奶粉的嬰幼兒發生過敏性疾病概率,相當于未添加的1.4倍。
四輔食添加不當
寶寶還小,月齡在4個月前就給寶寶添加了蛋黃了,這是不好的。還有寶寶在1歲前最好不要吃蛋白,一方面寶寶消化不好,一方面寶寶極易產生過敏。1歲前也少量的給寶寶添加海鮮類產品,以免寶寶過敏。
五易過敏食物
寶寶最早出現的過敏基本都是食物過敏。大概有1/20的孩子經過醫生確診為食物過敏,還有其他許多孩子是被懷疑過敏。將近90%的嬰幼兒食物過敏是由牛奶、蛋類(特別是蛋清)、花生、大豆、小麥、堅果和魚類引起的。如果你的孩子有過敏的高風險,除非醫生許可,否則不要給他吃這些食物。
六食用加工食品
由于各種添加劑(如色素、香精、防腐劑、膨松劑、增稠劑、甜味劑等)能使食物具有更好的口味與口感,寶寶愛吃的零食里也避免不了含有大量的添加劑,其中糖果類與膨化類食品就是典型,還有加工工序較多也會導致幼兒食品成分復雜,更易造成寶寶食物過敏。
七盲目信賴偏方
許多愛美的寶媽喜歡化妝和噴香水,要注意到化妝品會刺激到寶寶,引起寶寶咳嗽、流鼻涕。還有愛抽煙的媽媽更要注意,煙味是最引起寶寶敏感的氣味。
八寶媽“過度”潔凈
嬰幼兒早期接觸更多的微生物(更高水平的細菌內毒素),可能日后發展出過敏性疾病的幾率更小。因為嬰幼兒適當暴露在細菌和病毒下,可以促進免疫成熟,保護孩子在接觸環境抗原(如塵螨、真菌、花粉等)時,不產生過敏反應。
九非嬰兒洗衣液
寶寶每天接觸著有石化物殘留的衣物、毛巾、床單。時間久了,經皮毒的影響就會慢慢凸顯出來,它們使寶寶免疫功能發生紊亂,免疫抵抗力降低,從而引發過敏反應和特異反應。
十環境因素
比如霧霾工業化的城市,大氣污染日益嚴重,化學物質和固體顆粒等污染物充斥于大氣之中,時刻對寶寶未發育完善的呼吸道構成刺激。除此之外,家里的窗簾、地毯、沙發套墊等裝飾物增多,灰塵、螨蟲、霉菌等都有可能成為寶寶的過敏原,容易引起寶寶呼吸道及皮炎性敏感。
過敏表現
1、不愛吃飯,腹瀉
寶寶厭食,沒胃口,甚至嚴重的孩子還會腹瀉,這樣的寶寶有可能是食物過敏。食物過敏性厭食在厭食兒童中占很大比例,吃了致敏食物后會出現口周皮膚潮紅、斑疹等癥狀,也會有程度不同的腹脹、腹瀉、煩躁不安、體重不增等表現。而長期腹瀉,吸收不良的話,則可能導致孩子生長遲緩。
2、經常揉鼻子、說話鼻音重
經常鼻癢、鼻塞、流鼻涕、打噴嚏、揉搓鼻子是過敏性鼻炎的典型表現。常被家長誤認為是感冒。其實不是,過敏性鼻炎是兒童極為常見的一種慢性鼻黏膜充血性疾病,一般是早上起床后,由于吸入異味、油煙或空氣中有粉塵等原因引起發作。
3、經常抓撓自己
皮膚過敏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如果你發現寶寶皮膚變得紅腫、起了一些小疙瘩,經常不停地抓撓,不愿穿衣服,經常不明原因哭鬧,有可能是小兒濕疹的表現。常見的皮膚過敏癥狀有濕疹、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過敏性紫癜等,其中過敏性紫癜常常可引起關節、消化系統、腎臟等的損害。
4、總是愛干咳
如果寶寶在沒有發燒、感冒的情況下反復咳嗽、喘息,媽媽就要警惕寶寶是否患上哮喘了。哮喘兒童并不是從一開始就有喘息表現的,通常會有一段時間出現先兆癥狀,家長要細心觀察。
預防措施
1、各位準媽媽們應該保持良好的情緒和心態,避免接觸吸煙環境和容易過敏的東西,遠離心愛的寵物,不要接觸消毒劑這些化學危險物,慎用保胎藥、抗生素、解熱鎮痛藥。
2、寶寶出生后盡量母乳喂養,降低過敏的概率。嬰兒4個月之前不要添加任何輔助類食物,如含異性蛋白物質及高度致敏物質,6月之前最好保持純母乳喂養,此后也要不間斷喂奶至9個月以上,喂奶時間越長越健康。
3、不適合母乳喂養的寶寶,建議以適度水解奶粉進行初步預防。對于明確牛奶過敏的寶寶,則要替換成深度水解奶粉或者氨基酸奶粉。
女性在妊娠期以及寶寶出生后都要控制致過敏食物的攝入。如果母親攝入這些含高過敏原的食物,2~6小時后,奶水中就會被檢測出這類物質。為了寶寶的健康,各位寶媽還是暫時忍一忍吧。
4、提高寶寶的抵抗力,易過敏的孩子應多加鍛煉,強身健體。嬰兒期睡覺時不宜捂得過嚴,建議年齡大一點的寶寶每天至少進行一小時戶外運動,并保證規律的作息。但應避免玩得滿頭大汗。流汗亦是引起過敏的因素之一。規律飲食,少吃生冷寒涼的食物和海鮮等。
5、營造"少塵"環境是避免過敏上策有些過敏原不易完全避免,如室內塵土。塵土的成分很復雜,避免方法只能是盡量制造一個少塵的環境,如毛毯外套以布罩;不用蕎麥皮、茶葉屑或谷皮作枕芯;經常打掃衛生等。
6、適當食用益生菌益生菌主要包括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可以通過改善腸道微生態環境、調節免疫功能、提高腸道黏膜對過敏物質的抵抗能力等方式預防過敏的發生。嬰幼兒可以采取食用益生菌制劑、食用發酵的食物,或食用添加了益生菌或者益生元的配方奶粉來補充益生菌,達到預防過敏的目的。
篩查寶寶過敏原
1、食物記錄
把寶寶每月所吃食物種類、食入時間(如月、日、時等)、過敏發生時間一一加以記錄。一旦有過敏發生時,可從記錄中找出食物與過敏發生的關系。一般應多注意過敏發生前12~24小時所吃的食物,方法雖簡單易掌握,但較難得出準確結果。
2、皮膚試驗
一般在皮膚科或呼吸科可做此類檢查,方法簡單,兒童也容易接受。用空針吸入含牛奶、大米、大豆等皮試液,在上臂處做多個點刺即可觀察多種食物的過敏反應。但由于食物在體內的消化吸收過程較復雜,因此所得出的結果盡管是陽性,也需進行臨床綜合分析,以最后確定是否為引起過敏的食物。
常見的致敏食物
牛奶及奶制品,面粉類,玉米類,雞蛋,糖,西紅柿,馬鈴薯,巧克力,酵母,食用色素,水果,牛肉,豬肉,桃子,蘋果,梨,櫻桃,李子,甜瓜,西瓜,芒果,菠蘿等。尤其要注意獼猴桃,它是水果中的過敏之王,很容易導致嚴重的過敏反應。而且獼猴桃過敏的人同時有可能對香蕉,牛油果等水果過敏。
常見的致敏環境因素
花粉,霉菌,灰塵,樹,煙草,煙霧,香水,汽油,油漆,殺蟲劑,清潔劑,藥物,寵物,地毯等環境。
過敏體質是先天性的,所幸隨著年齡增長,免疫系統也逐漸成熟,大部分人的過敏癥狀會有改善。年輕的父母們請留意您的孩子,盡最大的努力減少過敏的發生。不要以為過敏只是癢,嚴重了它可能會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