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關系問題一直解決不完?解決了一個問題,不久又碰到下一個問題,一生都在與問題搏斗?
為什么一生不斷地追求,自我提升,可是面對關系卻依然時常陷入失落、自責、無力、恐懼?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所有的煩惱都是來源于人際關系”。但凡是人,幾乎不可能沒有人際關系的煩惱,更何況親密關系。
這里的“親密關系”不僅限于男女戀愛關系、夫妻婚姻關系,還包括同學、朋友、同事、家人等。當然,男女之間的親密關系,戀愛、婚姻之中的關系紐帶是能量最強大的,也是帶來傷害最大的。本書作者克老師的基本觀點是:你的親密關系伴侶是來幫助你更加認識自己,進而療愈你的創傷,最終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親密關系是通往我們靈魂的橋梁。
一、絢麗
月暈現象——“閃閃發光物,并非盡黃金”
這是親密關系的第一階段。一開始是相互吸引,然后一步步發展出浪漫的火花。人一旦墜入情網,難免會有過高的期望,以致最后掉入幻滅的深淵。在夢想幻滅之后,就會開始懷疑親密關系的價值,甚至懷疑親密關系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簡單來說,情感是來自人類“愛與被愛”的基本需求。這個主要動機就構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吸引磁場”。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所作所為,絕大部分都是為了讓某些需求得到滿足。我們追求或吸引別人來做我們的伴侶,是因為我們需要人陪伴、照顧、了解、支持、接受、贊賞、撫摸和相擁而眠....這是十分自然的,并沒有什么不對。
但若我們相信,我們所需要的快樂、安全感、自尊或其他許多事物,都要經由別人來實現的話,這就成為一個大問題了。
孩提時期我們經常會以各種把戲對父母家人提出我們的需求,這是因為我們需要歸屬感和被重視感,成年后我們仍然需要這兩種需求。但當我們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就會產生偏差行為,并且認為這段關系是錯誤的,因而感到失望,甚至憤怒,這就代表月暈現象的第一階段以及結束了,你進入了親密關系的第二階段——幻滅。
想要安全度過“月暈現象”階段,就要學會放手和接受。
二、幻滅
隨著憤恨的到來,你就進入了親密關系的第二階段——幻滅。
“幻滅”這個詞,往往給人負面印象,但事實上,它的意思是“不再被錯覺所迷惑”。這其實是一件很好的事,讓我們從“向外尋求快樂”的錯誤思想中跳出來。
在進入一段新的親密關系時,我們會把過去的舊痛、舊傷也一并帶去。過去的創傷如果沒有愈合,我們就會對自己產生負面的想法。但如果我們用健康的方式把傷痛處理好,我們的信念也會隨之改變。
這就是為什么“親密關系”是無價的禮物了。
“親密關系”讓我們有機會重新面對并治好舊傷,從而改變衍生自傷痛的錯誤想法。然而,多數情況是,我們本應該用負責任的態度來處理傷痛,卻往往怪罪伴侶傷害我們,緊接著產生一系列偏差行為。
三、內省
經歷了前面兩個階段,我們開始明白沒有人會滿足我們的需求,沒有人會讓我們快樂,也沒有人該為我們所受的傷負責。在外四處尋找之后,我們終于了解到,我們所有生活經驗的因和果只可能存在于一個地方——那就是我們的心中。經歷了幻滅之后,我們要經歷的下一步就是所謂的“內省”階段。
在親密關系中,因為失敗和無力感而想要放棄的這種經驗,是一個清楚的指標,表示“內省”過程已經開始了。
幻滅會讓你知道你是可以對自己百分之百負責的,在內省的時候,你會發覺你所看到的所有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心世界的投射。
內省是檢視自己內在所有想法和感覺的過程,其終極目標是讓你能和自己內在的事物和平相處,并且用愛來面對它們。
四、啟示
走過了前三個階段,來到了最后一個階段——“啟示”。當你穿越了懷疑的迷霧,不再盲目而能看到自己的本質時,你就會得到“啟示”。在你的生命中,隨時可能得到“啟示”,而你會發現人生的目標已經達成。
在寫這篇讀書筆記的時候,我重新翻開整理了《我鏡丨歷》檢視本,回看了自己從1月份到現在“內省”得到的一些“啟示”。
在親密關系中,一旦你下定決心要遵循靈魂的引導,你的人格就會開始與你的靈魂的能量相整合。想要達成這個目標,你就必須要充分地主宰自己的身體、感覺及心智。
最后分享一段李欣頻老師在《愛情覺醒地圖》中說的一段話:
如果你能從引起你負面情緒的伴侶那里找到正面的意義,這就是非常寶貴的成長機會!負面思考其實能帶來正面的改進力量,無論眼前的訊息讓你有多不愉快,你依然能看到正面的價值,要從這些看似負面但其實是中性的話語中汲取正面的意義。
謝謝你,我愛你?
·END·
(部分圖片文字來源網絡僅用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