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夜里夢見的人 醒來就去見ta吧

喜歡上新海誠是前幾個月的事,喜歡他的動畫里藍紫色的天空和明亮的繁星,好像隨時都會有流星劃過。一直在想這么美麗的場景能在大熒幕上看一次一定是美好的體驗,然后終于等到了《你的名字》在國內上映的這一天。

當影院燈光暗下,動畫開場,新海誠過往動畫里的主要元素一一呈現在眼前,湛藍的天空,浮動的白云,小鎮氤氳的霧氣,如血的夕陽,遼闊的星空,奇妙的光影變化……無一不讓人屏息凝神,心里只會默念三個字“太美了”。

美景是可以治愈人的,這是新海誠的原話,他說過,“有一次放學,我騎著單車看到了夕陽,雖然那是個平淡無奇的日子,但不知道為什么,我竟然哭了。我突然有一種和世界融為一體的感覺。”

新海誠就是這樣一個敏感細膩感受力極強的大男生,他的很多作品都體現了日本的“物哀”文化。“物哀”是一種純粹的感受,如果你能凝聚你的感知力,此刻你的感覺就是物哀。物哀常常觸發傷感。

這樣細膩的新海誠,他的作品就是他內心的反射。他的作品通常關注青春甚至少年時期那些懵懂的感受,感情的起伏,內心的悸動,愛和孤獨,錯過或重逢,遺失或尋找。

有人拿他與宮崎駿作比較,說他格局始終不夠大,也從來不會講故事。可是他說,“我的動畫不會像宮崎駿一樣,每天去冒險、拯救地球。過好日常生活才是最重要的。雖然真實生活中,戲劇性的事情一件都沒有,可對于普通人來說,在列車里和喜歡的人說一句話,也會產生感情的起伏,我想做的,就是表達出這種起伏。”

回到《你的名字》這部動畫上來,新海誠這次的作品加了交換身體、穿越時空,夢境和遺忘等因素,但內核還是新海誠式愛情的純粹與美好。

動畫里男女主人公以夢境的形式一周會交換兩三次身體,變成對方,醒來后記憶會遺失。他們通過在手機上寫日記的形式,留下夢里的記憶。他們就這樣在夢里相遇并愛上了彼此。然而,橫亙在他們面前的,是相差三年的時間和遙遠的空間。

這部動畫總是讓我想起《秒速五厘米》,在秒五里,也是時間和空間切斷了少年的愛戀,最終以錯過告終。而《你的名字》卻讓男女主人公變得異常勇敢,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最終再次相遇。

在彗星來的前一天,三葉去了東京尋找瀧。瀧在某一天也歷經千辛萬苦來到小鎮尋找三葉,當他得知小鎮在三年前已被彗星摧毀的時候,憑借著夢里的記憶找到了那個世界,讓時光倒流挽回了小鎮人民的生命。

新海誠就是這樣在用盡全力尋回愛里的勇敢,想要大聲告訴全世界純粹的愛是一種奇跡,甚至可以拯救世界,青春不死,再勇敢一點愛的人會再重逢。

雖然這種鼓勵收效甚微,也許會有人在電影院里掉下兩滴眼淚,之后依然重復過去的生活,不會去真的去表白,不會勇敢聽從內心的聲音。對于麻木的我們,即使心里十分清楚過去無法追回,可是還是會回望,會借由任何形式貼近一次過去純粹的自己,心也因此變得柔軟一點。

正因為我們不夠勇敢,才會一再靠近一場夢一般的電影,藏著心事的一首歌,或是留戀一個晨昏晦明的黃昏,黃昏,不是白晝亦不是夜晚,是我努力卻看不清你的臉。

時間像結繩一般扭曲,纏繞,有時又還原,再次連接。也許我們發霉的勇氣會有曬干的那一天,也許夢里反復夢見的人,某一天醒來你會義無反顧地去見ta,誰說得準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